梅州那里有站小巷,梅州哪里有站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23:50 来源:原创内容

梅州那里有站小巷,梅州哪里有站小巷?这个问题最近总在街坊邻居闲聊时听到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我也愣了一下——站小巷?是指站着的小巷子,还是某个地方的口误呢?

带着这个疑问,我特地问了住在老城区的叁叔公。老人家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:"现在的后生仔哦,说的是'蘸小巷'啦!"原来在梅州话里,"蘸"和"站"发音相近,指的是那些藏着地道小吃的小巷子。要说最出名的,还得数江北老街那几条青石板路。

那天特意起了个早,穿过晨雾弥漫的江边,刚拐进元城路口就闻到一阵焦香。跟着香味往深处走,果然在转角处发现了个早餐摊子。老板娘正用特制的铁板煎着腌面,金黄色的面条在油锅里滋滋作响,旁边小锅里炖着叁及第汤,枸杞叶的清香混着肉香飘了整条巷子。

巷子里的老手艺

往巷子深处再走几步,看见个阿婆坐在门槛上编竹篓。她手法熟练得很,削薄的竹片在指间上下翻飞。"这条巷子我住了六十多年咯。"阿婆抬头笑了笑,"早些年整条巷都是做竹编的,现在剩下两叁户啦。"她指着墙角斑驳的水渍说,这些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。

说来也巧,正要离开时碰见骑叁轮车来收件的快递小哥。他擦着汗说:"每天都要在这几个巷子转好几圈。有些老顾客住在深巷里,导航都定位不准,全靠记门口那棵石榴树或者褪色的春联来认路。"这话倒提醒了我,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巷,不正是这座古城的毛细血管吗?

午后太阳正烈,索性钻进一家凉茶铺歇脚。老板是个健谈的本地人,边斟茶边说:"你们说的站小巷,可能是指中山路那边新开的文创街区?年轻人现在都爱去那儿。"他推荐的这个地方,倒是给了我新的寻找方向。

果然在中山路后巷发现了不一样的光景。青砖老墙被画上了客家山歌的涂鸦,传统糕饼店隔壁开着现磨咖啡馆,有几个美院学生正在巷口写生。这种新旧交融的景象,让人恍惚间看到了这座古城正在呼吸的模样。

天色渐晚时又回到老城区,路灯次第亮起。有个卖仙人粄的大叔正准备收摊,听说我在找站小巷,乐呵呵地说:"这不就是咯?我们这些老摊子站了几十年的小巷子嘛!"他掀开木桶盖,舀了碗黑亮亮的仙人粄,淋上蜂蜜递过来。

凉丝丝的甜品滑入喉咙的瞬间,忽然明白了什么。或许答案从来不在某个具体的地点,而是藏在每道家常菜的热气里,每句客家话的乡音里,每个梅州人日复一日的生活轨迹里。那些我们苦苦寻找的站小巷,其实早就站在了时光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