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海那里有站小巷,龙海那处有街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22:05:02 来源:原创内容

龙海那里有站小巷,龙海那处有街巷——这俩地名念起来像绕口令,老陈头第一次听到时笑得直拍大腿。他说这不就跟"王家庄有棵歪脖子树,王村有棵斜脖树"一个道理嘛!

我是在老汽车站旁边的修车摊认识老陈头的。那天自行车链条断了,他边拧螺丝边哼着小曲:"龙海那里有站小巷,青石板路凉飕飕..."我顺口接了句"龙海那处有街巷",他猛地抬头,眼睛亮得像发现宝藏。

两条巷子的前世今生

"你晓得吧?"老陈头掏出手帕擦擦油污的手,"站小巷以前真有个小车站,叁十年代跑短途的,后来改成杂院。街巷呢,早先是卖竹编的集市。"他说这两条巷子就隔着一排香樟树,却像两个世界。站小巷的墙面爬满青苔,夏天走过能闻到土腥味;街巷的砖缝里总钻出狗尾巴草,傍晚时分会有卖糖墩的老汉摇着铃经过。

我在某个梅雨季走进站小巷。雨水顺着瓦檐滴成珠帘,有个大姐正在门口用铝盆接漏水。她说这巷子最神奇的是冬暖夏凉,叁伏天睡觉还要盖薄被。而街巷的王奶奶则坚持她家的杨梅酒之所以甘醇,全靠巷子东头吹来的穿堂风。

老陈头给我看过他1985年的笔记本,上面画着两条巷子的方位图。站小巷第7个门洞下有块刻着鲤鱼的石板,街巷13号院墙的砖面上能找到民国时期的刻字。这些细节让他坚信,龙海那里有站小巷不只是个地名,更像是活着的地方志。

去年拆迁消息传来时,街巷的居民联名写了请愿书。开理发店的刘师傅在申请书里写:"我家叁代人都在街巷剃头,客人说在这理发能多保持五天发型。"虽然这话听着像开玩笑,但确是街坊们的真心话。

现在偶尔经过那片区域,还能在新建的购物中心背面找到半截老墙。墙根处不知谁用粉笔写着"龙海那处有街巷",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自行车——这大概是老陈头的手笔。他总说,有些地方消失后,反而会在记忆里长得更茂盛。

上个月遇见搬进电梯房的街巷老住户,她阳台的花盆里还种着从老巷子移来的月季。"花开的时候,"她转动着浇花壶,"恍惚还能闻到从前巷口豆腐脑的香气。"这话让我想起老陈头说的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呼吸的节奏。

黄昏时我常绕到保留下的那截老墙前站会儿。有次看见几个孩子在那玩跳房子,画格子的粉笔印迭在旧字迹上,像是不同时空的对话。或许再过些年,对于龙海那里有站小巷的记忆,会变成孩子们从祖辈那里听来的童话。

最近发现街巷原址新开了家茶馆,老板特意从旧房料里挑出几块青砖嵌在墙上。有老邻居认出那是刘家灶台边的砖块,现在被磨得发亮,在暖光灯下泛着温柔的光泽。这倒让我想起老陈头常念叨的:东西旧了,魂灵还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