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港品茶上课微信,张家港茶道学习交流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06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初遇张家港茶圈的惊喜

那天刷朋友圈,突然看到老同学发了条动态:“张家港品茶上课微信群里又在搞事情了!”配图是茶桌上摆着精致的白瓷盖碗,旁边还有几款没见过的茶叶。我顺手点开他头像私聊,这才知道张家港本地早就有专门的茶道学习交流群,听说群里每周都组织线下品鉴活动。

说真的,刚开始我还挺疑惑。毕竟现在各种微信群太多,大部分都是广告满天飞。但老同学直接把群名片推过来时,我犹豫着还是扫码进了群。没想到这个“张家港茶道学习交流群”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——没有刷屏的广告,只有茶友们在分享自家茶园的新茶,或是讨论周末该去哪家茶馆坐坐。

群主是个四十来岁的茶艺师,大家都叫她陈老师。她固定在每周叁晚上开线上课,从怎么选水、温杯开始教起。记得有次她讲到冲泡凤凰单丛的诀窍,突然在群里发了段语音:“你们试试看,水温控制在95度,注水时沿着盖碗边缘慢慢绕圈...”我照着方法试了次,原来带着苦涩味的茶汤突然变得甘醇起来。

茶香里的温暖相遇

群里每个月都会组织茶聚,上次安排在杨舍古镇的一家老茶馆。木桌椅擦得发亮,窗外就是小桥流水。到场的有退休的中学教师,有开甜品店的年轻老板娘,还有个在读大学生说是来帮爷爷找老茶友的。陈老师带来叁款不同年份的普洱,教大家对比着喝。穿汉服的小妹妹负责冲泡,动作行云流水,引得邻桌游客都凑过来看。

最让我触动的是那位大学生。他爷爷卧床多年,一直念叨着想喝正宗的碧螺春。大家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,不仅凑齐了明前头采,还找到位住在东山附近的茶友帮忙代购。后来小伙子在群里发照片,老人捧着茶杯的手都在发抖,但脸上的笑容特别明亮。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结,或许比茶本身更让人动容。

现在这个张家港品茶上课微信群里,常能看到茶友们互相支招。有人出差带回外地特产茶,马上分装成小包寄给群友;有人家里茶具开裂了,发张照片就问得到修复建议。上周还有个姐姐晒出自己按群里教程整理的茶席,青花瓷罐里插着几枝桂花,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茶盘上,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。

前两天陈老师又在群里预告,说今年秋茶快要上市了。顿时冒出来二十多条回复,都在商量着要不要组队去茶山看看。我翻着聊天记录忽然觉得,这个因茶结缘的小圈子,早就不止是学泡茶那么简单了。它像是城市里的桃源,让忙碌的现代人找到片刻安宁,也让传统的茶文化在杯盏之间悄然传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