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主岭品茶上课,公主岭茶艺学习体验
周末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,正好落在茶几那套青瓷茶具上。朋友推门进来就笑:"你这套装备挺像样啊,在哪学的?"我给他斟上一杯刚泡好的龙井,水面舒展的嫩芽让他眼睛一亮。"要不要周末一起去公主岭品茶上课?那边茶艺学习体验很特别。"
他抿了口茶汤,饶有兴致地追问详情。我告诉他,最初也是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报名,没想到第一堂课就被震撼了。教室里叁十多人围着长条茶桌,老师是位穿着棉麻衬衫的中年人,说话带着南方口音,但讲解特别接地气。
从烫杯开始的仪式感
"先别急着放茶叶。"老师演示温杯手法时提醒,"器具温度会影响茶叶苏醒。"他双手平稳地转动盖碗,热水在瓷器中流转的声音格外悦耳。轮到我们实操时,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反复练习——水温太高烫手,太低又达不到效果。前排的阿姨第一次尝试时差点打翻盖碗,老师笑着安慰:"茶道本来就是在失误中进步的过程。"
记得练习到第叁遍时,我终于掌握用腕力控制水流节奏。温热的白瓷捧在掌心,隐约能闻到被热气激发的淡淡陶土香。这种专注当下的感觉,确实比单纯喝茶更有意思。
最打动我的是老师分享的选茶心得。他取来叁款不同产地的铁观音,让我们观察干茶形态。"好茶的条索紧结匀整,色泽砂绿。"他捏起几粒茶叶在指尖轻捻,"像这样随手捻搓,能感受到茶叶的干燥度和弹性。"我们凑近细看,果然发现其中一款带着微黄梗叶,另一款则混着些碎末。这些小细节,不去现场接触实物根本注意不到。
冲泡环节更是精彩。同组有个年轻女孩动作特别优雅,注水时手臂划出柔和的弧度。她不好意思地说以前在茶餐厅打工过,但传统茶艺和商业泡法完全不同。"这里更注重唤醒茶叶的本味。"她轻轻晃动公道杯,橙黄透亮的茶汤在玻璃器中流转,仿佛琥珀色的光影在跳舞。
中场休息时,茶室飘散着五六种茶香。有人端着品茗杯来回比较,有人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。穿格子衫的大叔说他来学习是为了退休后开茶室;戴眼镜的女生说想给烦躁的生活找个沉淀的出口。各式各样的理由,最终都汇聚在这方茶席之间。
课程后半段进入自由品鉴。我特别喜欢那款十年白牡丹,入口清甜带着蜜香。老师走过来说这款茶他收藏时价格还很亲民,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真品。"好茶需要缘分。"他给我们续杯时又添了句,"就像今天大家能坐在这里喝茶,也是种茶缘。"
临走时许多学员围着老师咨询问题。我买了套老师推荐的入门茶具,现在每周都会抽时间练习。有次深夜加班回来,照着课堂教的步骤泡了壶熟普。当茶汤滑过喉咙的瞬间,整天的疲惫居然真的消散大半。或许这就是茶道最朴素的魅力——在喧嚣都市里,给我们保留片刻安宁。
茶凉了再续,朋友还在追问课程细节。窗外的云朵渐渐染上暮色,我们约好下期课程同行。或许下次,他也会在茶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