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大学城包夜,高邮大学城夜间生活
高邮大学城包夜这件事,最近总听学弟学妹们提起。那天路过二期宿舍楼下,听见两个男生商量着周末要不要去“包个夜”,语气熟稔得像是讨论去食堂打什么菜。
说起来,我们这儿的夜晚确实变了样。五年前刚入学那会儿,晚上九点过后,街上基本就没什么人了。现在倒好,凌晨的烧烤摊还能坐满半条街。这种变化挺有意思的,你说是不是?
灯火通明的另一面
常去的那家奶茶店老板告诉我,他们现在营业到凌晨两点。“学生娃晚上精神头足着呢。”他边擦杯子边说,“特别是考试周,来买奶茶的队能排到门口。”这话不假,我去年备考教资那阵,也在那儿熬过几个深夜。周围的键盘声、翻书声、偶尔的叹气声,莫名让人心安。
不过啊,高邮大学城的夜间生活可不只是学习。后街那家开业不到半年的小酒馆,每周叁的民谣夜总是座无虚席。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挺惊讶,台上唱歌的居然是化工学院的大叁学弟。他弹着吉他,台下的人跟着轻轻哼唱,那种氛围,和白天赶课时的匆忙完全两个样。
要说最热闹的,还得数篮球场。上周五晚上十点多路过,七八个场地全亮着灯,运球声、欢呼声此起彼伏。有个穿23号球衣的男生连续投进叁个叁分,场边观战的姑娘们激动得直跳脚。这样的场景,在白天的烈日下反而少见。
便利店王阿姨有次闲聊时说:“你们这些孩子啊,晚上比白天活泛。”她指着货架上的关东煮,“特别是冬天,半夜来买热食的学生特别多。”确实,寒冬深夜那口热汤,比什么都治愈。
当然啦,高邮大学城包夜的选择远不止这些。24小时自习室、通宵网吧、深夜书店… options多得让人挑花眼。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上个月在创业园遇到的几个美术生。他们为了赶毕业设计,直接在画室打了地铺。凌晨三点,画室的灯还亮着,空气里弥漫着松节油的味道。有个姑娘正在画布前修改细节,她说:“晚上的时间像是偷来的,特别安静,灵感来得特别快。”
其实想想,这些灯火通明的夜晚,何尝不是另一种青春呢?白天要上课、要参加活动,只有夜晚完全属于自己。无论是学习、娱乐还是创作,这种自由支配时间的感觉,大概就是年轻人最珍视的吧。
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夜生活丰富了,但看见那些顶着黑眼圈赶早课的同学,还是会忍不住想提醒一句:夜色虽美,可别太贪杯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