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火车站小巷子,潮州车站附近小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23:22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我刚出火车站,就被拉客的司机团团围住。正犹豫着要不要上车,忽然瞥见车站西侧有条不起眼的小巷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枝叁角梅,紫红色的花瓣在阳光里轻轻摇曳。我临时改变主意,拖着行李箱拐进了这条小巷。

巷子比想象中要深,没走几步,火车站的喧闹就像被隔在了另一个世界。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,混着老房子特有的潮湿气息。有个阿婆坐在门槛上拣茶叶,看见我路过,抬头笑了笑:“来找人的?”我摇摇头,她便指指前面:“再往里走有家茶铺,他家的凤凰单丛很地道。”

巷子里的老茶铺

顺着阿婆指的方向,果然找到家老茶铺。店主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。听说我想尝尝本地的茶,他直接给我斟了一杯:“试试这个,蜜兰香的。”茶汤金黄清亮,入口那股花香蜜韵,确实和平时喝到的很不一样。

我们边喝边聊,他说这家铺子从他爷爷那辈就开始经营了。“以前这条小巷子可热闹了,南来北往的旅客都在这里歇脚。现在啊...”他顿了顿,往火车站方向望了一眼,“大家都急着赶路,没几个人愿意停下来喝杯茶了。”

墙上的老照片印证着他的话——黑白的影像里,这条潮州火车站小巷子曾经商铺林立,挑担的、提箱的、叫卖的人群摩肩接踵。而如今,虽然干净整洁,却多少显得有些冷清。

临走时我买了半斤茶叶,店主执意多送了一小包:“带回去给家人尝尝,我们潮州人待客就是这样。”这句话让我心里暖暖的,装进行李箱的仿佛不只是茶叶,还有这份意外的情谊。

继续往巷子深处走,两旁的建筑渐渐有了年头。南洋风格的骑楼斑驳了,但精美的雕花还在诉说着往事。偶尔能看到屋里的人家——老人在躺椅上摇着蒲扇,小孩在写作业,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。这种慢悠悠的生活节奏,和几步之外的现代交通枢纽形成了奇妙的对比。

在某个拐角,我发现了一口古井,井圈被绳索磨出了深深的凹痕。旁边木牌上写着,这口井已经叁百多岁了,曾经是整个街区最重要的水源。如今虽然装了自来水,但老人们还是习惯来这里打水,说是泡茶特别好喝。我俯身往井里看,水面映着天空,深邃得让人恍惚。

车站附近的小径

穿过这条主要巷弄,我意外发现了更多交错的小径。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,连接着这个老社区的家家户户。有户人家的窗台上摆满了兰花,另一个院子的龙眼树探出了墙头。

最让我惊喜的是,在这些潮州车站附近小径里,还藏着一家做粿条的小店。老板娘正在门口蒸粿,米香扑鼻。我要了一碗,她现切现煮,浇上卤汁,撒上葱花,简单却美味。她说这家店开了叁十多年,来的都是街坊邻居。“虽然火车站那边开了很多新餐馆,但老顾客还是喜欢来我这里。”

正吃着,两个刚下火车模样的年轻人循着香味找来,看来是熟客了。他们边吃边和老板娘聊天,说每次来潮州都要先到这里吃一碗,“这才是真正的潮州味道”。

夕阳西下时,我不得不离开这个迷宫般的老社区。重新回到火车站广场,回头再看那条小巷,它静静地卧在高大的现代建筑旁,像个安详的老人。我突然想,或许每条这样的老巷都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,记录着城市的变迁,保留着最地道的市井生活。

火车缓缓驶离站台,窗外的风景不断后退。我打开那包茶叶,蜜兰香的香气弥漫开来。这一天的偶遇让我明白,有时候偏离既定路线,反而能遇见最真实的风景。那些看似普通的潮州火车站小巷子,其实藏着这座城市最生动的表情。

下次若再来潮州,我一定还要到那些小巷小径里走走。不只是为了喝茶吃粿条,更是为了感受那种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,依然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。这种态度,或许才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