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济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,永济缺少快餐娱乐场所
最近和朋友聊天,说起周末去哪儿放松,大家突然发现个事儿——在永济想找个能痛快玩会儿的快餐店还真不容易。这话一出口,立马引起了好几个人的共鸣。
记得前些年,永济街头还能见到几家带儿童区的快餐店,虽然规模不大,但至少能给孩子们提供个滑梯、积木区。现在这些地方要么改了装潢撤掉了游乐设施,要么直接转型成了纯餐饮模式。走进现在的快餐店,清一色的餐桌餐椅,吃完就得走人,想多坐会儿都觉得不好意思。
年轻人的社交空白
上个周末约初中同学见面,本来想着找个能坐着聊天的地方。结果在街上转了两圈,最后还是进了家奶茶店。店小人多,说话都得压低声音,完全放不开。同学突然感慨:“要是咱永济也有那种大型快餐娱乐场所就好了,买杯饮料就能玩桌游、打电玩,环境宽敞还不尴尬。”
这话说得挺在理的。现在年轻人聚会,要么吃饭,要么唱歌,中间那段空闲时间还真没个好去处。特别是下午两叁点钟,想找个能热闹玩会儿的地方确实难。商场里的游乐区主要面向儿童,网吧环境又太封闭。这种青黄不接的感觉,让不少年轻人都觉得周末安排变得挺头疼。
说到带孩子出门的烦恼,邻居王姐最有发言权。她家五岁的儿子每到周末就缠着要出去玩,可永济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,让她特别发愁。“以前还能带去快餐店,孩子玩滑梯,我和其他妈妈聊天。现在只能带去公园,遇到刮风下雨就只能闷在家里。”
这种困扰确实挺普遍的。现在永济缺少快餐娱乐场所,让很多带孩子的家庭周末选择变得特别有限。商场里的儿童乐园动辄上百元,不可能天天去。而免费的公因设施又比较单一,去多了孩子也会腻。这种两难境地,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。
其实细想起来,这种场所的缺失影响的不仅是娱乐。以前在快餐店经常能看到中学生组团写作业,大学生讨论课题,现在这些画面都少见了。这些看似普通的空间,实际上承载着不少人的社交需求和集体记忆。
或许有人会说,现在不是有很多咖啡馆吗?但说实话,咖啡馆的氛围和快餐店完全不同。在快餐店里,孩子们的笑声、年轻人的谈笑风生都很自然,不会有“必须消费多少”的压力。这种轻松随意的氛围,恰恰是很多精致咖啡馆无法替代的。
前两天路过以前常去的那家快餐店,发现门口贴着“装修升级”的告示。忍不住幻想,要是它能重新规划出一片游戏区该多好。哪怕只是几个抓娃娃机、一块桌游区,都能让这个地方重新热闹起来。
当然,咱们永济这些年发展挺快的,新建了不少商业综合体。只是在这些现代化商场里,似乎都少了点那种随意、热闹的公共游乐空间。有时候会觉得,城市越来越漂亮了,但能让人放松玩耍的角落反而变少了。
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,他突然提到:“你说这是不是也影响了咱永济的夜生活?”想想还真是,晚上八九点过后,街上确实安静得很。要是有几个24小时营业的快餐娱乐场所,估计能吸引不少年轻人。
这种缺位让人不禁思考,城市在发展过程中,是不是也应该多关注这类大众化的娱乐空间?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高消费场所,老百姓需要的,往往就是这种简单、随性又能带来快乐的去处。
写完这篇文章时,窗外又飘起了小雨。看着空荡荡的街道,突然特别怀念从前在快餐店里,孩子们嬉笑打闹,朋友们谈天说地的热闹场景。希望不久的将来,这样的画面能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