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州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锦州汉子钟情的胡同
锦州这座海风咸涩的古城,总有些巷子藏在钢筋水泥的夹缝里。你说不清它们具体好在哪儿,但就是有种让人想往里钻的魔力。
城南老电影院后身那条青砖巷,每到傍晚就飘起孜然辣椒面的焦香。穿跨栏背心的老陈正给羊肉串翻身,炭火噼啪作响。"老规矩?"他抬眼看见熟客,顺手从泡沫箱里拎出两瓶冻成冰碴的八度。穿工装裤的男人蹲在马路牙子上,咬开瓶盖灌一口,喉结上下滚动:"这天儿,就得这么喝。"
巷口飘着人间烟火
再往深里走,剃头师傅老王的推子还在嗡嗡响。红色旋转灯柱蒙着灰,但手艺半点没含糊。围布一抖,头发茬子落在积水的地面上,老师傅用热毛巾给客人敷脸时总要念叨:"现在那些发廊,就知道往你头上抹香精。"
女人们也爱往巷子钻。裁缝铺的刘姨踩着老式缝纫机,给邻家姑娘改连衣裙的腰身:"你这身材随你妈,当年她那条布拉吉也是我改的。"巷尾修鞋摊的张爷更神,不管多破的鞋到他手里,叁锤两钉又能穿叁年。
要说最热闹还数夏天傍晚。家家户户搬出小马扎,铝合金折迭桌支在过道,毛豆花生壳很快在脚边堆成小山。男人们喝着凌川白酒争论昨晚球赛,说到激动处直接站起来比划。谁家炖了酸菜,香味从二楼窗户飘出来,立刻有人仰头喊:"李嫂,明天给我留碗汤!"
这些巷子早不是单纯的通道。棋局可以在任何时候摆开,楚河汉界画在水泥地上;晾衣绳横跨两侧窗台,花衬衫和工装裤在风里纠缠;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,整条巷子都能分到水果糖。
老辈人常说,锦州湾的海风太硬,能把人骨头缝都吹透。可钻进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子,就像躲进城市的怀抱。墙根冻白菜蒙着霜,房檐下挂的腊肠泛着油光,这些琐碎物件拼凑出让人安心的温度。
去年旧城改造,推土机到底还是来了。但有意思的是,拆迁队前脚刚走,原先巷口修自行车的赵二哥,就在新小区车库门口支起了摊。炸串的老陈盘下临街小店,墙上还贴着从老巷子里揭下来的港星海报。那些熟悉的烟火的生生从废墟里长了出来。
或许锦州汉子们眷恋的,从来不是某条具体的巷子。而是那种推开门就能碰见熟人的踏实,是醉了可以随便靠墙坐下不用担心被嘲笑的自在,是无论走出多远都知道有处地方永远亮着灯的牵挂。海风还在吹,可巷子里的炉火,总也不会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