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后街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09:05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条巷子的日与夜

每次从冷水江火车站出来,我总忍不住朝右边望一眼。站前广场总是闹哄哄的,拉客的司机、焦急的旅客,声音混杂在一起。但目光越过这片喧嚣,就能看到一条安静向下延伸的坡道,那就是冷水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。它像另一个世界的入口,把车站的繁忙瞬间隔绝在外。

走进这条巷子,空气仿佛都慢了下来。脚下是有点坑洼的水泥地,两边是些老旧的楼房,墙皮斑驳,透着一股子年代感。巷子不宽,最多容两辆电动车错身而过。几棵歪脖子树从墙角倔强地探出头来,给这条小巷投下片片阴凉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早上八九点钟,是这条巷子最活泛的时候。几家早点铺子支开了门面,蒸笼冒着大白气,那股面点和豆浆的香味,能飘出老远。老板娘系着围裙,一边麻利地收钱找零,一边和熟客唠着家常。“今天起得晚啦?”“可不是嘛,孩子上学差点迟到。”这些琐碎的对话,听着就让人觉得踏实。旁边杂货店的老板,正把一箱箱货物从半开的卷闸门里搬出来,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。这时候的冷水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充满了为生活奔忙的劲儿。

住在这里的,多半是些老街坊。下午常见老人们搬个小马扎,坐在自家门口,摇着蒲扇,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。谁家的孩子有出息了,哪家的菜买得便宜,都是他们的话题。偶尔有生人经过,他们会停下话头,好奇地打量几眼,目光里没有恶意,只是种纯粹的关注。这种邻里间的情分,在高楼大厦里,倒是越来越稀罕了。

巷子深处,还藏着一位修鞋的老师傅。他的摊子极小,工具却摆放得整整齐齐。我去补过一次鞋底,他戴着老花镜,手法稳当,缝线扎实。等待的工夫,和他闲聊,他说在这巷子里干了快叁十年,看着火车站翻新,看着人来人往。“我这儿生意不如从前喽,现在年轻人鞋子坏了就扔。”他语气平静,听不出太多抱怨,更像是一种陈述。这让我想起,火车站后街的小巷,就是这样,承载了许多这样不起眼却扎实的人生。

黄昏后的静谧

天色擦黑,巷子又是另一番光景。下班的人骑着车,叮铃铃的铃声在巷子里回荡,那是回家的信号。各家厨房里传来炒菜的滋啦声和饭菜的香气,勾得人肚里的馋虫直叫。窗户里透出的灯光,一盏盏亮起来,温暖得很。白天的喧嚣渐渐沉淀下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安详的氛围。

站在巷口回望,能看见火车站主楼亮起的灯火,高大而明亮。但转过身,面前这条火车站后街的小巷,却沉浸在自己昏黄、宁静的光晕里。它像是城市的一个注脚,不那么起眼,却藏着最真实的生活纹理。火车的汽笛声隐约传来,但在这里,声音变得模糊,成了遥远的背景音。

我不知道这条巷子还会存在多久。也许某一天,它也会被规划,被改建,变得和站前广场一样崭新、规整。但至少在眼下,它还在那里,用自己独有的节奏,呼吸着,生活着。每次路过,我都愿意多走几步,绕进去感受一下那份难得的从容。这份感觉,恐怕只有在这样的老巷子里,才能找得到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