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昌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坊茶室品茗时光
推开金昌水磨工作室那扇木门,仿佛瞬间切换了时空。窗外是车水马龙的现代街道,屋里却像走进了老电影——青砖墙上挂着蓑衣斗笠,石磨盘改成的茶桌上,紫砂壶正冒着袅白烟。
“您来得巧,今早刚到的高山乌龙。”茶艺师穿着棉麻衫,说话像煮茶时泛起的气泡音,温和得让人放松。她捻起茶叶时,手腕上的银镯轻轻碰着瓷罐,发出清脆的叮当声。
水磨转动间的茶香
最让我着迷的,是墙角那架还在运转的老水磨。木质齿轮咬合转动,带着水流周而复始地冲刷石槽,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。朋友第一次带我来时满脸神秘:“别处喝茶听琴,这儿喝茶听水磨声。”
还别说,这声音真有魔力。起初觉得吵闹,可当茶香在舌尖散开,水声忽然就变成了背景乐。像山涧溪流,又像下雨时屋檐的滴水。整个人像被按了慢放键,连呼吸都不知不觉跟着水磨的节奏走。
茶艺师说,这水磨传了叁代人。早先磨面粉,后来荒废了,工作室主人特意修复,让它继续转动。“现在什么都讲快,我们偏要留个慢的念想。”
这话让我端着茶杯发了会呆。是啊,手机消息永远刷不完,工作群时刻在跳动,可在这水磨声里,突然觉得晚回几条微信也没什么大不了。
茶汤里的旧时光
第叁泡茶汤颜色最好看,金黄透亮。我捧着温热的杯子,想起外婆家的灶台。小时候总看她把搪瓷缸坐在煤炉上,抓把茉莉花茶煮得浓酽。那时不懂什么茶道,只觉得捧着缸子暖手很舒服。
“现在人泡茶,水温差一度都要计较。”茶艺师笑着续水,“我奶奶那辈人,一把茶叶能喝一天,续水直到没味为止——喝茶嘛,自己舒服最重要。”
她说得有道理。在金昌水磨工作室喝茶,最让人留恋的就是这份随意。你可以细品每道茶汤的变化,也可以发呆、看书,或者像我这样,盯着水磨转动就能消磨整个下午。
斜对面那位穿西装的大哥,进来时还在电话里争论合同条款。两泡茶下肚,他居然从公文包里掏出本《庄子》,读得津津有味。
慢下来的礼物
暮色渐浓时,我准备离开。推门出去前,茶艺师往我手里塞了个小纸包:“带着路上闻,刚才您夸香的那个茶渣。”
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,纸包在掌心微微发热。手机显示有五个未接来电,但我忽然不像往常那样焦虑。衣袋里茶香隐隐飘散,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水磨坊的流水声。
转角咖啡馆飘来拿铁的香气,几个年轻人端着咖啡匆匆走过。我捏了捏口袋里的茶包,心里盘算着下周什么时候能再来。不需要什么理由,就是想去水磨坊茶室坐坐,让那咕噜咕噜的水声,把打结的思绪一点点熨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