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玉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百元情缘在昆玉
昆玉的傍晚总是带着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。华灯初上,街边大排档的油烟气和碍罢痴里漏出来的歌声混在一起,织成一张网。我就是在这样的傍晚,第一次听说“百元情缘”这回事儿。
说话的是开出租的老李,他摇下车窗,点了支烟,冲着昆玉河对岸那片亮闪闪的居民楼努努嘴。“瞧见没?那儿,一百块就能换点温暖。”他说得含糊,我却莫名其妙听懂了。在这座城市,一百块能干什么?不过是一顿烧烤,两包好烟,或者,在这昆玉附近,一段短暂到按小时计算的关系。
霓虹灯下的影子
我后来有意无意地,开始在昆玉附近溜达。路边理发店的旋转灯,洗脚城暖昧的粉光,还有那些藏在居民楼深处,门口只亮着一盏小红灯的按摩店。它们不像商场那样敞亮,却好像藏着更多活色生香的故事。门口偶尔倚着些人,年纪都不轻了,脸上带着点被生活打磨后的疲惫和认命。她们不吆喝,就那么看着来往的人,眼神碰到合适的,会停留那么一两秒。
老张是这片的老住户,他跟我说,这些多半是外地来的,租着最便宜的房子,挣点辛苦钱。“也不容易,”他叹口气,“一百块钱,对有些人来说是一顿饭,对她们,可能就是一天的口粮。”这价钱,低得让人心里有点发酸。它好像给某种孤独和欲望,明码标了一个刚刚好的价签。
我遇到过一位,叫她红姐吧。就在一个楼梯拐角的小房间里,地方窄得转个身都难。她正对着个小电扇吹风,见我进来,愣了一下,随即熟练地拉上窗帘。聊起来才知道,她孩子在上大学,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。那一百块钱,被她仔细地折好,塞进一个旧钱包里。她说,这行当,吃的就是青春饭,她这年纪,已经没什么挑拣的余地了。
那一百块,轻飘飘的。但它背后,是沉甸甸的生计,是没法跟人言的苦处,是城市缝隙里,一点点用体温换来的指望。
河水不语,见证太多
昆玉河还是那样静静地流,不管岸上的人间悲喜。我发现,来这里寻找“百元情缘”的,也多是些孤独的身影。下了班不想回家的中年男人,在城里打工、媳妇在老家的建筑工,还有些看着斯文、却满脸愁容的年轻人。
有个常客,我们都叫他“眼镜”。他是个程序员,话不多,每次来,就是找个地方坐坐,跟相熟的人聊几句天,有时甚至什么都不做,发会儿呆就走。他说,他付那一百块,买的不是别的,是半小时不用动脑子的陪伴,是有人能听他说几句牢骚。城市的节奏太快了,快得让人忘了怎么慢下来喘口气。
这哪里只是买卖呢?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互助。用一点点钱,换一点点暂时的慰藉,驱散一点这座庞大城市带来的冰冷和孤独。需求和生产,在这里以一种最直白,也最无奈的方式达成了平衡。
灯火倒映在昆玉河漆黑的水面上,碎成一片片金鳞,晃晃悠悠的。岸上的这些一百块的故事,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,又悄无声息地结束,像河面上偶尔泛起的一个水泡,很快就没了踪迹。
日子还在继续。昆玉附近,那些一百块的爱情,或者叫它百元情缘,依然在霓虹照不到的角落里,悄悄地活着。它们上不了台面,却是这座城市复杂肌理的一部分,真实,粗糙,带着点生活的涩味。河水依旧流淌,默不作声,带走一些东西,也留下一些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