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做服务的小巷子,福安小巷服务点
穿过福安市区那条最热闹的商业街,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岔路,喧嚣仿佛被瞬间关在了身后。青石板路不太宽,两侧是老式的居民楼,晾衣杆从这家阳台伸到那家屋檐,挂着些寻常衣物,在微风里轻轻晃着。这里就是福安做服务的小巷子,没有炫目的招牌,没有大声的吆喝,一切都很安静,甚至有些旧时光的味道。
我慢悠悠地走着,心里有点好奇。这种地方,能有什么服务呢?正想着,就看见一位老师傅坐在自家门口的竹椅上,跟前摆着些待修的鞋子和配好的钥匙。他也没招揽生意,就戴着老花镜,手里拿着一只磨得发亮的鞋楦,一下一下,耐心地敲打着鞋底。那声音不吵人,反而让巷子显得更静了。
再往里走几步,一家小小的理发店出现在眼前。红色的旋转灯柱有些褪色,玻璃门也带着水痕。推门进去,老师傅正给一位老街坊理发,剪刀在他手里听话极了,咔嚓咔嚓,碎发轻飘飘地落下。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菜价,聊着儿女,像是认识了半辈子的老友。这大概就是福安小巷服务点最寻常的样子了,它不急着做什么大买卖,更像是街坊生活里一个踏实的依靠。
那些看得见的人情味儿
巷子深处,有位大姐开了间裁缝铺。铺面很小,一台缝纫机,一个熨斗台,几乎就占满了。但她的手巧,改个裤脚、换个拉链,甚至按照你的想法做件新衣裳,都不在话下。我去改过一次裤子,她一边踩着缝纫机,一边跟我唠家常,说在这巷子里做了十几年,看着不少娃娃长大。临走时她还叮嘱我:“年轻人,走路别总盯着手机,这石板路不平,小心绊着。” 这话听着,就像家里长辈的唠叨。
你说这些服务有多么高大上吗?真没有。修鞋、理发、缝补,都是生活中芝麻绿豆的小事。可偏偏是这些小事,组成了我们日子里最踏实的一部分。现代商场里固然什么都有,手机点一点也能上门服务,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少了的大概就是这种面对面的温度,那种不慌不忙、带着烟火气的踏实感。
在福安做服务的小巷子里,每一个小店都是一个信息站,也是一个情感联络点。谁家有什么事儿,在店里坐一会儿就能知道个七七八八。这种基于信任的邻里关系,是高楼大厦里很难找到的。它让服务不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的交换,更添了一份人情上的往来。
我又想起那个修鞋的老师傅。我问他生意怎么样,他笑了笑,说:“马马虎虎,够生活就好。主要是老主顾们都习惯了,他们来找我,我心里踏实。” 是啊,踏实,这个词用在福安小巷服务点上,再合适不过了。它服务的不仅是物件,更是人心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,昏黄的,柔和的,不像商业街的霓虹那样刺眼。我回头望了望这条安静的小巷,它就像这座城市跳动的毛细血管,虽然细微,却滋养着最真实的生活。也许某一天,这些老手艺、这些小店会慢慢消失,但至少现在,它还在那里,为需要它的人亮着一盏温暖的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