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南新茶嫩茶已到店,渭南春茶新茶刚刚到店
这两天路过茶叶店,门口小黑板上总写着"新茶到店"四个大字。今早特意凑近看了看,墨迹还没干透呢,店员正拎着水壶往板上描金边。这阵仗,准是渭南的新茶到了。
春茶这事儿吧,就像老邻居家的燕子,年年都来,可每次看见它们衔泥筑巢,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。茶农老张在电话里跟我说,他们今年采茶比往年早了五天。山坳里的那几片茶园,晨雾还没散尽,露水还挂在芽尖上,采茶人的竹篓就已经窸窸窣窣响起来了。
舌尖上的春天气息
新拆的茶包透着股青草香,像刚修剪过的草坪混着竹叶的味道。热水冲下去的瞬间,茶叶在杯子里转着圈舒展开,能看见最嫩的那两片芽叶慢慢沉底。这时候凑近闻,哎呦,那股鲜灵劲儿直往鼻子里钻。
我们这儿的老茶客有个说法:春茶要喝"前叁泡"。头泡水灵,二泡甘甜,叁泡余韵绵长。现在店里到的这批渭南新茶嫩茶,泡到第四杯都还有味道。昨天见着李大爷端着保温杯来店里,说是要给他刚出院的老伴带点儿春意回去。
茶农们常念叨"明前茶,贵如金"。虽然现在离清明还有段日子,但今年天气暖和得早,茶树发芽比往年都急。我在茶园见过刚采下来的鲜叶,嫩得能透光,放在掌心里轻飘飘的,像捧着几只初生的蝴蝶。
现在茶架上摆着的渭南春茶新茶,包装都比往年朴素了些。牛皮纸袋代替了铁罐,标签是用毛笔手写的。店主讲究,每袋茶叶都要放上两包食品级的干燥剂,说这样能保住春茶的那口"鲜气"。
偶尔会遇见年轻顾客在茶架前徘徊,他们可能分不清炒青和烘青的区别,但闻到柜台正在冲泡的茶香,都会忍不住深吸两口气。有个姑娘说,这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奶奶家的茶园。
傍晚时分最是热闹,下班顺路来买茶的人往往要排会儿队。大家也不急,就站着聊聊今年的茶味。卖了几十年茶的陈师傅现在眼睛不太好,但用手一捻就知道茶叶的干燥程度,听声音就能判断炒茶的火候。
新到的渭南新茶嫩茶在玻璃罐里堆成小山,每天日落前都会矮下去一截。这让我想起山上的茶园,采茶人也是这般,在暮色降临前把竹篓装满,踩着露水往山下走。
茶叶店里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真切。从茶农到茶客,这片绿色串联起太多人的惦念。杯中的春色正缓缓舒展,就像我们这座小城的生活节奏,不紧不慢,却始终向着温暖的日子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