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城港大学城包夜,防城港大学城夜间服务
夜幕下的那片灯火
晚上十点半,防城港大学城的图书馆依然亮着灯。透过落地窗能看到里面晃动的人影,有人抱着书本匆匆往外走,更多人选择继续留在座位上。这时候你就会发现,防城港大学城包夜这事儿,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
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“防城港大学城夜间服务”这个词,还以为是多了不起的服务。后来才明白,其实就是指那些开到深夜的场所。比如图书馆东区的24小时自习区,还有南区那家开到凌晨两点的咖啡店。这些地方啊,成了不少学生的第二个家。
小李是我认识的计算机系学生,他经常泡在通宵自习室。“不是我喜欢熬夜,”他挠着头说,“白天课程排得满,晚上社团活动又多,只能挤时间了。”他说的这个情况,在大学城里还挺普遍的。有时候走在深夜的校园小路上,你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学生,手里拿着宵夜往自习室走。
不过话说回来,防城港大学城包夜这件事,也不全是为了学习。西门外的小吃街,晚上十点后才真正热闹起来。卖炒粉的大叔手法娴熟,铁锅与铲子碰撞的声音格外清脆。几个学生围坐在小桌前,边吃边聊着明天的课堂展示。这种场景,也算是防城港大学城夜间服务的另一种模样。
教学楼五楼有个很少有人知道的角落,那里摆着几台打印机。经常能遇到赶论文的学生,一边等着打印,一边靠在墙上小憩。有个女生告诉我,她这周已经来这儿叁次了,“每次都是赶在截止前最后几小时,明明早就可以完成的”。这话说得,让人忍不住想笑又有点心疼。
说到这里,还得提一下宿舍楼下的那家便利店。半夜十二点,里面总有几个学生在选泡面。收银员已经熟悉了这些常客,有时候还会多送一根火腿肠。这样的小温暖,让深夜的校园多了些人情味。
不过啊,包夜这件事,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样。有的同学觉得效率高,安静没人打扰;也有人说长期熬夜伤身体,不如早点起床。这倒让我想起上学期期末,看到有个学生在自习室睡着了,手里还握着笔。那场景,现在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
其实不管是学习还是放松,防城港大学城的夜晚确实给了学生们更多选择。从图书馆到小吃街,从打印室到便利店,这些零零散散的场所,拼凑出了大学夜生活的图景。当然啦,要是能在白天把事情都搞定,谁愿意天天熬夜呢?
现在偶尔晚上路过大学城,看到那些亮着的窗户,就会想起以前的日子。那些在深夜里奋斗的身影,那些热腾腾的宵夜,那些困得不行却还要坚持的瞬间,都是大学生活里特别的记忆。也许很多年后,大家回想起防城港大学城包夜的经历,会笑着摇摇头,然后又忍不住怀念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