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江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洪江本地约学生500元一次
最近在本地群聊里看到个消息,标题写着"洪江同城约初中生500元", scroll过去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。这年头啥稀奇事儿都有,但把学生和钱扯一块儿,总觉得哪儿不对劲。
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娘前两天还念叨,说她闺女放学老被社会青年跟着。现在看到这种明码标价的信息,更让人心里发毛。那个"洪江本地约学生500元一次"的帖子,写得跟外卖下单似的,可这能是正经事吗?
藏在手机屏幕后的暗流
特意找了当辅警的老同学打听,他说最近确实接到过家长举报。有些账号专门盯着放学时段,在学校周边的社交平台打暗语。比如"补课助学"变成代称,"买文具"其实是转账暗号。这些人都精着呢,发现苗头就换马甲。
记得去年洪江叁中出过件事。有个初叁男生被骗着拍了学生证,对方说要给他申请助学金,结果转头就用照片去搞校园贷。幸好班主任及时发现,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
现在骗术升级了,直接开价五百。对于初中生来说,这数目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正好卡在让人心动的临界点上。我侄子就说他们班有人炫耀新手机,来源说得含含糊糊的。
那些欲言又止的对话
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当志愿者的朋友告诉我,有孩子偷偷问过"临时兼职"靠不靠谱。说是帮忙取快递就能日结,但见面地点总约在偏僻角落。这种套路像极了诈骗集团利用未成年人洗钱的新手法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心理影响。有个初二女生被骚扰后不敢穿校服上学,总觉得路人在指指点点。其实根本没人知道那件事,但她自己心里落了病根。青春期的自尊心就像露水,太阳一晒就蒸发了。
街角修车铺的王师傅说得在理:"现在孩子手机玩得溜,但遇到真坏人,那点小聪明哪够用?"他女儿去年差点被网友骗去办迟惫打工,幸亏他多留个心眼跟去看了眼,发现所谓"服务员"要穿的衣服根本不对劲。
或许该学学老城区李阿姨的做法。她给孙女手机装了定位,每天放学固定时间通电话。虽然孩子总嫌烦,但有回补习班调课没及时说,老人家靠着定位找到课外班,反而避免了一场误会。
最近社区民警开始在学校周边便衣巡逻,班级群里也经常发防骗案例。虽然那些"洪江同城约初中生500元"的账号还在不断冒头,但至少大家警惕性提高了。昨天看到有个年轻妈妈当场拦住想跟陌生人走的中学生,那孩子还气鼓鼓地说"就是带路赚二十块钱"。
黄昏路过学校操场时,看见穿校服的孩子们在打篮球。汗水在夕阳里亮晶晶的,那才是他们该有的样子。那些藏在阴影里的交易,终究见不得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