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武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灵武周边五百元的感情
那天在灵武老汽车站等车,听见两个蹲在路边抽烟的大叔聊天。穿蓝工装的那个把烟灰弹了弹,说现在这世道,五百块就能买一段感情。旁边戴草帽的嘿嘿一笑,说可不是嘛,灵武周边五百元的感情,比馆子里的羊肉还便宜。
我攥着手里去县城的车票,心里突然咯噔一下。站台铁皮屋顶被风吹得哗哗响,远处卖枣糕的喇叭声断断续续。这话听着糙,细想还真有那么点道理。灵武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说到底不就是现在很多人将就着过的日子吗?
街角那家修车铺的黄昏
修车铺的老马是我远房表哥,四十多了还单着。去年经人介绍认识了邻镇的李姐,两人处了叁个月就扯了证。我去喝喜酒时,老马喝得满脸通红,掰着指头给我算:见面礼188,逛街买了件羽绒服320,加上彩礼总共花了不到五万。“现在娶个媳妇,可不就是灵武附近500块钱的爱情嘛。”他笑着,眼角皱纹像干涸的土地。
后来我去他铺子里补胎,看见李姐送来午饭。两个馒头,一碟咸菜,还有碗冒着热气的稀饭。老马蹲在轮胎旁边吃,李姐就坐在小凳上看着。没什么话,偶尔抬头看看天,说句“要下雨了”。那种默契,倒不像才认识半年的夫妻。
也许在很多人眼里,灵武周边五百元的感情太廉价。可对老马来说,这五百块是他挑了好几个晚上才选中的羽绒服,是李姐穿上时眼里闪过的光。感情这东西,哪是钱能衡量的呢?
钢厂下班铃响的时候,整个灵武都活了起来。穿灰色工装的人流从大门涌出,像河水漫过街道。王大姐总是最后一个出来,她得去菜市场捡些便宜的菜。丈夫前年工伤走了,留下她和上初中的女儿。
有回我在市场遇见她,正为五毛钱和摊主争得面红耳赤。“五毛钱也是钱,”她说,“够女儿买支笔了。”后来摊主让了步,多抓了把青菜给她。王大姐走出市场时,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她女儿告诉我,妈妈每天晚上都在灯下做手工,一个两毛钱。要做两千五百个,才能凑够五百块。问她攒钱做什么,她说等考上高中,给妈妈买件新衣裳。“妈妈那件毛衣,袖口都磨出线头了。”
灵武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在这里变成了两千五百个手工作品,变成了袖口磨破的毛衣,变成了菜市场里争取的五毛钱。这种感情,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沉重。
夜市出摊的时候,总能看到些年轻面孔。他们不像老辈人那样精打细算,却又不得不向生活低头。小张和女朋友在夜市卖烤串,两人都是大专毕业,找不到合适工作。
“刚开始觉得丢人,”小张翻着肉串,“后来想通了,靠自己双手挣钱,不寒碜。”女朋友在旁边串菜,手上都是竹签扎的小口子。他们计划攒钱买房,虽然还差得远,但每个月能存下些。
有天晚上收摊,女孩看中地摊上一条围巾,要价叁十五。小张犹豫了一下,女孩立即说“我就随便看看”。那瞬间她眼里的光暗了下去,又很快亮起来,“等咱们攒够首付,你想买啥都行”。
也许在别人看来,他们的感情就值这叁十五块的围巾。可谁知道呢,灵武周边五百元的感情里,藏着年轻人对未来的全部指望。
农机站后面的老房子要拆了,住在那儿的老人开始搬家。李奶奶坐在门槛上,看着院子里那棵枣树。“结婚时种的,四十二年了。”她丈夫默默收拾东西,把泛黄的结婚照用布包了一层又一层。
搬家工人来抬柜子时,从柜底掉出个铁盒子。里面是些旧粮票,几封书信,还有张1978年的电影票根。李奶奶拿起票根看了好久,“那场电影才五分钱”。
五分钱的电影,看了四十二年。现在灵武附近500块钱的爱情听起来像个笑话,可那些年,五分钱就是全部。感情从来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,是两个人愿意把五分钱的日子过成四十二年。
风从毛乌素沙漠吹过来,带着沙子和蒿草的味道。灵武的夜晚很安静,能听见黄河水在几里外流淌的声音。那些对于灵武附近500块钱的爱情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在修车铺,在钢厂,在夜市,在老街。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诠释着感情的重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