汨罗水会交流群,汨罗水域交流会
这几天在微信里偶然翻到一个叫“汨罗水会交流群”的群聊,顺手就加了进去。没想到,这个决定还真让我打开了一扇新窗户。
进群那天正好是周末,手机嗡嗡响个不停。我点开一看,群里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端午龙舟训练的事。有个老大哥发了段视频,五六条龙舟在汨罗江上你追我赶,桨片翻飞,水花四溅。下面立马跟了几十条消息,有说划桨节奏不对的,有讨论哪个队的体力分配更合理的,还有人提醒要注意江面突然出现的漩涡。这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,可比刷那些千篇一律的短视频有意思多了。
水面下的汨罗江
最让我吃惊的,是这群里藏龙卧虎。上周叁傍晚,有人在群里问为什么最近江心总漂着些白色泡沫。我本来以为就是个普通现象,没想到几分钟后,一位头像是个钓鱼大爷的群友发了段语音,慢条斯理地解释说,这是因为上游支流刚下过雨,水流变急把腐殖质冲了下来,在主流交汇处形成泡沫,过一两天就会消散。他还提醒这段时间想钓鱼的话,最好选下游几个回水湾。
这种接地气的知识,在书本上可找不到。后来我才知道,这位大爷在江边住了六十多年,现在退休了,整天不是钓鱼就是在江边溜达。他说自己年轻时还见过江里一人多长的大鱼,现在虽然少了,但每年还是能钓到些不错的。听着他娓娓道来,我忽然觉得,这条流淌了千百年的汨罗江,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不了解的故事。
群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,在自来水厂上班。有次他在群里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:每年端午节前,江水都会变得特别清澈。他说这不光是心理作用,确实有水质监测数据支撑。群里顿时热闹起来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最后得出结论——可能是因为节前清理河道,加上那段时间雨水适中,把江水“洗”干净了。这种集体找答案的过程,特别有意思。
说到这个汨罗水域交流会,它不像正规会议那样正襟危坐,反而更像老街坊在江边树下的闲聊。谁发现了江边新来了候鸟,拍张照发群里;哪个地段最近水草长得太密影响行船,提醒大家注意;甚至是江边哪家小店的地道口味,都会成为讨论的话题。这种交流特别真实,没有任何包装,就是生活在江边的人们最朴素的分享。
前天早上六点多,群里就有人发了张朝阳洒在江面的照片,金灿灿的。下面马上有人接话,说这个时候去江边散步最舒服,不热不燥。还有个阿姨说她已经买好了新鲜糯米,准备过些日子包粽子。看着这些对话,我仿佛能闻到江风带来的水汽,夹杂着粽叶的清香。
这个群不知不觉成了我了解汨罗江的窗口。通过它,我知道了春天哪个江段桃花开得最好,夏天哪个湾道最适合游泳,秋天哪里能捡到漂亮的鹅卵石,冬天哪里能看见成群的水鸟。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,拼凑起来就是一个生动的、立体的汨罗江。
其实想想也挺奇妙,一条江把素不相识的人们联系在一起。通过这个汨罗水会交流群,我们分享着对于这条江的点点滴滴。有时候下班累了,翻翻群里的聊天记录,看看今天江上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,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。这条江啊,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,连接着过去和现在,也连接着屏幕两端素未谋面的人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