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邻城叁百元的温情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0:35:43 来源:原创内容

盖州火车站旁边的巷子口,老陈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,眼睛盯着出站口涌出来的人群。已经是晚上十点,小城的路灯昏黄得像隔夜的粥。

“住店不?50一晚。”他机械地重复着这句话,手里的宾馆宣传单被夜风吹得哗啦响。大多数旅客摆摆手就走开了,直到遇见小梅。

小梅拖着个半旧的行李箱,箱轮的声音听着就让人想起长途火车。她在老陈面前停下,没问价钱,先问:“能洗澡吗?”

那晚的雨下得突然

老陈的宾馆在巷子深处,五层的老楼,墙皮斑驳。他帮小梅提着箱子上到四楼,最便宜的那间。屋里除了一张床、一个床头柜,就剩墙上那台吱呀作响的空调。

“叁百块。”老陈说,“包月的话。”

小梅数钱的动作很慢,手指在旧钞票上摩挲。老陈看见她指甲缝里还有淡淡的染料痕迹,猜她大概是从哪个服装厂出来的。

雨就是这时下起来的,噼里啪啦打在窗户上。小梅忽然说:“这雨,跟我来时路上一样大。”

老陈本来已经走到门口,又折回来,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烟盒,撕开,在背面写字。“隔壁早餐店,”他说,“我妹开的,明早去吃,不收钱。”

巷子深处的日子

小梅在宾馆住下了。白天她去附近的鞋厂做工,晚上回来总带两个馒头,就着白开水当晚饭。老陈偶尔在楼道遇见她,闻到她身上有胶水的味道。

有天晚上,老陈敲她的门,手里端着个铝饭盒。“我妹包多了,”他说,“韭菜盒子,你尝尝。”

他们坐在楼道尽头的小窗户旁边吃。小梅说起她的老家,山里的村子,说父亲生病欠的债。她说来盖州就是想找个活儿,把钱还上。

“你呢?”小梅问,“怎么开起宾馆了?”

老陈看着窗外:“以前也出去打过工,后来老母亲身体不好,就回来了。这楼是祖辈留下的,凑合着过。”

从那以后,老陈经常“顺路”带点吃的。有时是几个苹果,有时是半只烧鸡。小梅也开始帮他收拾客房,洗床单。两个人都不太会说话,大多数时候只是各自忙活着,偶尔抬头看对方一眼。

叁百块钱能买什么

月底的时候,小梅拿出叁百块递给老陈。老陈推回去:“下个月一起给吧。”

“你不怕我跑了?”

老陈笑了笑,没说话。其实他知道,小梅在鞋厂的工资已经够她租个更好的地方了。

有一天小梅下班回来,脸色特别差。老陈问她怎么了,她说厂里有人传闲话,说她和主管的关系不正常。

“他们说我能留下,是因为......”小梅没说完,眼泪先掉下来了。

老陈从柜台后面走出来,第一次拍了拍她的肩膀。“我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,”他说,“这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多了,我看得清。”

那天晚上,老陈去菜市场买了条鱼,借妹妹家的厨房做了酸菜鱼。两个人坐在宾馆前台的小桌子旁吃,热气腾腾的。

另一个邻城的故事

入秋的时候,小梅的父亲病重,她必须回去了。临走前,她把欠的房租都结清了,还多留了二百块,压在枕头底下。

老陈去车站送她,买了一大袋苹果让她路上吃。“还回来吗?”他问。

小梅看着候车厅斑驳的地面,轻轻摇头:“不知道。”

火车开走以后,老陈在站台上站了很久。回到宾馆,他看见前台放着一个崭新的暖水壶,下面压着张字条:“天冷了,多喝热水。”

巷子还是那条巷子,路灯还是那么昏黄。但老陈觉得,这个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。他守着这座老楼,偶尔会想起那个提着旧行李箱的姑娘,想起他们在这盖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里,互相取暖的日子。

隔壁小妹有时来送饭,会问起小梅有没有消息。老陈总是摇摇头,继续擦他的前台。擦着擦着就会想起,另一个小城里,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叁百元的温情故事正在发生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