鹰潭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鹰潭周边500元的感情故事
站台边的约定
火车站旁边的面馆总是烟雾缭绕,老陈把最后一口拌粉扒拉进嘴里,摸出皱巴巴的五百块钱压在碗底。“老板娘,存着。”这是他这个月第叁次往这儿存钱了。老板娘头也不抬地应了声,继续擦着柜台。这条街的人都认得老陈,四十五岁的货车司机,专门跑鹰潭到周边县市的短途。
“你说这五百块钱能买啥爱情?”隔壁修车的小年轻常这么打趣他。老陈总是眯着眼笑,不搭话。他方向盘一转,拐进建设路,那儿有个瘫痪在床的老太太,她女儿小芬每周叁会从贵溪坐班车过来照顾。小芬叁十七八的年纪,鬓角已经有点白了,在县里的制衣厂踩缝纫机。老太太的退休金刚够买药,小芬那点工资要养正在读高中的儿子。
老陈第一次遇见小芬,是看见她抱着米袋在雨里踉跄。他停下车,默默把米搬上去。后来每周叁他都会“顺路”过来,有时带箱牛奶,有时拎点水果,临走总要找个理由留下叁五百块钱。“今天拉货多挣了点儿”、“朋友还的旧账”,理由五花八门。小芬总要推辞,老陈就板起脸:“给孩子买点营养品,正长身体呢。”
这五百块钱的爱情,从来不是年轻人口中的风花雪月。它藏在老太太床底下那箱没开封的成人纸尿裤里,藏在小芬儿子书包里那本厚厚的英汉词典里。老陈的货车驾驶座上,还放着小芬偷偷塞的鞋垫,针脚密密麻麻。有回他半开玩笑:“等娃考上大学,咱们去民政局照张相?”小芬正给母亲擦身子,毛巾在温水里拧了又拧,轻声说:“你这人,连句好听的话都不会讲。”
其实老陈不是不会讲。他每次路过信江大桥,都想说这江水像她的眼神;每次看到龙虎山的晚霞,都觉得像她偶尔脸红的样子。可他最后都只会在微信里发一句:“明天降温,记得加件衣裳。”
鹰潭周边五百元的感情故事,就这样在货车的柴油味和消毒水味之间慢慢生长。小芬的儿子去年考上了南昌的大学,临走前对着老陈深深鞠了一躬。老太太上个月走了,葬礼上小芬哭得站不稳,老陈一直站在她身后半步的地方。如今小芬还是每周叁来鹰潭,不过这次是来老陈租的房子,帮他收拾满屋的货运单。
站台边的面馆还在,老板娘终于问出口:“存这五百块钱,到底图个啥?”老陈望着刚进站的班车,有个熟悉的身影正走下来。他笑了笑,这次什么都没说。有些感情啊,它不说永远,不论得失,就是两个人慢慢把日子过成相依为命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