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平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车站旁小街游玩去处
那天下午路过恩平车站,突然想起朋友提过附近小巷子里藏着不少好玩的,索性拐进站台西侧那条青石板路碰碰运气。没想到这一拐,竟像是掀开了这座城市的另一层表皮——车站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声渐渐被过滤成背景音,眼前突然安静下来的老巷子,反倒透出活色生香的烟火气。
刚走进巷口就被焦糖色的光影晃了眼。原来是家熬麦芽糖的老铺子,老师傅拿着两根竹签在铜锅里慢悠悠搅动,金黄的糖浆拉出透亮的丝。隔壁阿婆坐在竹椅上编棕榈叶蚱蜢,手指翻飞间,翠绿的叶片就变成了振翅欲飞的小精灵。这些巷子里的手艺人不像在经营生意,倒更像在守护某种即将失传的游戏。
转角遇到童年记忆
再往深处走,墙根下蹲着几个弹玻璃珠的孩子,彩色弹珠在青石板上碰撞出清脆的响动。这种景象现在可不多见了。杂货店门口摆着铁皮青蛙和竹制水枪,老板娘笑呵呵地给跳房子的小姑娘递粉笔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从门后探出头,举着刚折的纸风车从我们面前跑过,那哗啦啦转动的声音,瞬间把人的记忆拉回到二十年前。
要说最让人惊喜的,还得是巷子中段那棵大榕树。浓密的树荫底下摆着几套石桌石凳,两位老爷子正在楚河汉界上交锋。观战的人比下棋的还激动,七嘴八舌地支招。树杈上挂着叁个鸟笼,画眉鸟的鸣叫和棋子落盘的脆响交织在一起,俨然就是个天然的游戏场。
穿过榕树继续往前,空气里突然飘来烤红薯的甜香。顺着味道找过去,是个用铁皮桶改装的烤炉,摊主正用火钳翻动着焦香的红薯。隔壁院墙里探出叁角梅的枝条,紫红色的花簇下面,几个年轻人坐在竹椅上喝绿豆汤。他们脚边窝着打盹的橘猫,任谁经过都懒得抬眼。
这些巷弄里的店铺都没有醒目的招牌,卖豆腐花的只在门口摆个木桶,做竹编的就在檐下挂几件成品。你要是不留心,很可能就错过了藏在门帘后面的剪纸作坊,或是那个能教你用狗尾巴草编小兔子的老人家。这种不经意的发现,反而比刻意寻找来得更有趣。
当夕阳把巷子西头的马头墙染成蜜色时,我恰好走到巷尾。这里居然藏着个废弃的铁路转盘,生锈的铁轨上爬满了牵牛花。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正在铁轨上平衡行走,偶尔有旧式绿皮火车从旁边的新轨道驶过,他们就会停下来挥手欢呼。这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俨然成了年轻人心中特别的游乐场。
往回走时华灯初上,巷口卖糖画的摊子亮起了暖黄的灯泡。融化的糖浆在铁板上浇出龙凤的形状,吸引了不少刚下车的旅客驻足。我忽然觉得,这座城市最生动的模样,或许不在那些光鲜亮丽的主干道上,而是藏在这些与车站仅一墙之隔的寻常巷陌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