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浦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,荔浦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
这几天刷手机的时候,是不是经常能看到“荔浦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这样的信息?说真的,我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时也愣了半天,心里直犯嘀咕:这到底是干啥的?
那天晚上在米粉店吃饭,隔壁桌两个大哥正好在聊这个。穿条纹衫那个压着嗓子说:“扫码加了个荔浦的号,刚转完200就被拉黑了。”对面戴眼镜的连忙摆手:“你可真敢信啊,现在这种骗局多了去了。”
这事儿得从半个月前说起
我表弟放假回来,神秘兮兮地给我看他们班级群里的聊天记录。好几个男生都在传那个荔浦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的二维码,还有人说“试过了,真的有人回复”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最积极传播这个的,其实就是个卖假鞋的微商。
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更逗。有天我去买烟,他指着柜台前贴的二维码直摇头:“前两天也有人想来我这儿贴这个荔浦辩辩二维码,说给五十块钱就行。我一看就知道不对劲——正经生意谁这么搞啊?”
其实仔细想想,这个套路挺明显的。先是用“200叫小妹”这种话吊人胃口,等你真的扫码付了钱,要么直接拉黑,要么开始层层加码。说要保证金、路费、安全费...就像剥洋葱似的,一层接着一层。
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朋友说过,这类利用荔浦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的骗局,每个月都能接到好几起报案。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有些受害者明明知道自己可能上当了,还抱着“万一是真的呢”这种念头。
现在这些骗子也学精明了。他们不会直接要大金额,就先要个200块。这点钱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正好卡在很多人懒得追究的界限上。而且专门挑“荔浦”这样具体的地名,显得更真实。
前两天遇到个更离谱的。有人在小区业主群发这个荔浦辩辩二维码,还说“亲测有效”。结果大家点开一看,根本就是个代购广告。现在的人为了做生意,真是啥法子都想得出来。
说实话,这种事儿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年轻人。他们社会经验少,又容易好奇。我侄子上周就差点中了招,好在被他爸及时发现。现在家里定了个规矩:凡是涉及到扫码转账的,必须和大人商量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明明看起来很可疑的东西,还是有人前仆后继地去尝试?可能就是因为那句老话——好奇心害死猫。再加上现在生活节奏快,有些人都想找点刺激。
不过要说完全没办法也不对。就像我老妈说的,天上不会掉馅饼,地上却到处是陷阱。遇到这种荔浦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的信息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别理会。真要找乐子,约朋友打场球、看场电影不比这强?
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我们小区门口还贴着反诈宣传海报。现在想想,那句“不轻信、不转账、不透露”说得特别在理。不管是200还是2000,只要涉及到陌生人要钱,就得多个心眼。
其实换个角度想,要是真有什么“好事”,人家干嘛要到处发二维码?早被抢光了不是?这个理儿虽然简单,可偏偏很多人一到关键时刻就犯糊涂。
好了,说到这儿也差不多了。反正下次你再看到类似荔浦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的信息,直接划走就对了。省下的200块,买两斤排骨回家炖着吃,它不香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