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,长春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
这几天在好几个本地群里都看到有人在发,说是吉林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,没过两天,又刷到长春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,几乎一模一样的说法。我心里就嘀咕了,这到底是个啥情况?怎么突然之间冒出这么多类似的信息?
说实在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,我还真有点好奇。这不,前两天跟朋友老李吃饭,他还提起这事儿。“你说这些人整天发这些,真有人信吗?”老李边涮着羊肉边摇头,“我媳妇儿前两天还因为这个跟我吵了一架,非说我看了不正经的东西。”
这事儿的来龙去脉
后来我特意留意了一下,发现这些信息大多出现在一些本地生活群里。有时候是深夜,有时候是大清早,总有人冷不丁地发这么一条。格式都差不多,都是说在微信附近的人里能找到某种服务,明码标价叁百块。
我有个表弟在长春读大学,他说他们学校贴吧里也出现过类似的帖子。“我们寝室几个哥们儿还讨论过这事儿,”表弟在电话里说,“大家都觉得不靠谱,但就是好奇为什么总有人发这个。”
说实话,这种明码标价的东西,听着就不太对劲。你想啊,正经生意哪会这么遮遮掩掩的?再说了,现在这社会,叁百块钱能干啥?吃顿火锅都不太够。
前两天碰到小区门口的王阿姨,她拉着我说了半天。“我家那个傻小子,差点就被骗了,”王阿姨一脸后怕,“好在最后关头给我打了个电话,不然这月的伙食费就打水漂了。”
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隔壁小区发生的诈骗案。也是类似的手法,先是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,等人上钩了就开始要各种保证金、服务费。最后人财两空,连对方长啥样都没见过。
现在的人啊,压力大,生活节奏快,有时候就想找点刺激。可偏偏就有人利用这种心理设局,真是防不胜防。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朋友说,他们每个月都能接到好几起类似的报案。
话说回来,为什么这样的信息能一直存在?是不是真的有人从中获利?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。可能正是因为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去尝试,才让这些灰色产业链一直存活。
记得去年冬天,有个年轻人来我们单位实习。闲聊时他说,他同学就是因为轻信了类似的信息,不仅被骗了钱,还在网上留下了不良记录,现在找工作都受影响。
其实仔细想想,这种吉林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的套路并不新鲜。无非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某些不便明说的需求。关键是咱们自己得保持清醒,天上不会掉馅饼,地上却有很多坑。
我现在看到这类信息,都是直接忽略。有时候在群里看到,还会提醒一下群友们注意防范。虽然可能会得罪发信息的人,但能避免有人上当,也算值了。
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复杂,明明知道是陷阱,还是有人往里跳。或许,比起外在的诱惑,更难战胜的是自己内心的那点侥幸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