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学生品茶上课,津门学子茶艺课堂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00:19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天津实验中学那间飘着茶香的教室,可真是开了眼界。十几个高中生围着长条茶席坐成一圈,手里捧着白瓷盖碗,那专注劲儿比上数学课还认真。水汽袅袅升起,龙井的豆香味儿就在空气里漫开了。

穿深蓝色校服的王雨桐正小心翼翼地把85度的热水沿着杯壁转着圈注入,旁边的男生盯着她手上的动作直念叨:“慢点慢点,茶叶要烫熟了!”负责茶艺课的李老师笑着走过来,接过盖碗示范:“水温这事儿啊,就像交朋友,得刚刚好。太高了把茶烫坏了,太低了呢又泡不开它的性子。”

茶香里的另一门功课

这群天津学生品茶上课可不是闹着玩的。课程表上明明白白写着“中国传统茶文化”,算半个学分呢。最初听说要开这门课,不少家长直挠头:“这不耽误正课学习吗?”可孩子们上了几节后,回家居然能说出洞庭碧螺春和武夷岩茶的区别,还会给爷爷奶奶泡上一杯正宗的凤凰单丛,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。

高二的刘明轩告诉我,他以前觉得喝茶是老头儿的事,现在倒成了寝室的“茶博士”。上周他爸带来客户回家,他居然能泡着茶跟客人聊起铁观音的“音韵”,他爸在旁边惊得直推眼镜。

要说这津门学子茶艺课堂,可不光是教泡茶。历史老师会来讲茶马古道,美术老师带着画茶具设计图,连化学老师都来凑热闹,分析茶叶中的茶多酚。学生们在茶席上学到的东西,早就超出了那杯琥珀色的茶水。

盖碗里的人生道理

最让我感慨的是看他们小组合作泡茶。四个人一组,一个管水,一个管茶,一个管时间,还有一个负责记录。稍有不配合,那茶味就变了样。有次两个男生因为水温争执不下,结果泡出来的茶苦涩难当,两人对着那杯茶愣了半天,第二天居然主动商量出了配合方案。

十七岁的陈晓瑜说她从茶道里学会了“等待”。“以前我特别急,写题都要一口气写完。现在知道了,就像泡绿茶要等叁分钟,白茶要等五分钟,很多事情急不来。”她说这话时,正不慌不忙地做着温杯烫盏的准备工作,那气定神闲的样子,跟她妈说她以前是个“多动症”简直判若两人。

教室后面的柜子里摆满了学生们的茶具作品——歪歪扭扭的手绘茶杯,烧得有点变形的茶壶,还有厚厚一迭茶笔记。李老师说,有个毕业了的学生在大学里开了茶艺社,视频连线时还得意地展示他改良的“宿舍快手泡茶法”。

窗外传来操场上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,教室里却是一片宁静。几个学生正在练习“凤凰叁点头”的冲泡手法,水流忽高忽低,在杯中划出优美的弧线。那个最初连茶叶都抓不稳的男生,现在已经能稳稳地完成整套动作了。

茶香飘了一下午,直到下课铃响,学生们还舍不得离开。他们小心地把茶具收进柜子,叁叁两两讨论着下次课要试的云南普洱。走出教学楼时,我听见两个女生在商量周末要去茶城看茶叶,这津门学子茶艺课堂教给他们的,似乎不只是怎么泡一杯好茶那么简单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