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耍学生便宜快餐,学生优惠快餐内江
内江巷子里的青春饭卡
前两天路过师院后门,那条窄窄的巷子飘来的香味差点把我绊倒。你说怪不怪,毕业都好几年了,闻到这股熟悉的麻辣味儿,脚还是忍不住往巷子里拐。路边摊的阿姨正麻利地翻炒着锅里滋滋作响的铁板饭,几个学生围着等,书包斜挎在肩上,说说笑笑。
“十二块管饱,加饭不要钱!”阿姨头也不抬地喊了一声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赶紧把碗递过去:“阿姨,再添半勺!”这场景实在太熟悉了,让我想起以前我们宿舍老四,每到月底钱包瘪了,就天天往这条巷子钻,还美其名曰“扶贫专项行动”。
说真的,在咱们内江,学生娃儿想找便宜又管饱的吃食,那可太容易了。东桐大道那片,不到十五块就能搞定一荤两素的套餐;万达后街更夸张,九块九的麻辣烫配米饭,汤都能喝见底。这些店家精得很,学生来吃饭,分量给得足,味道调得重,年轻人正长身体,吃得欢实,回头客就多。
我认识个开快餐店的小老板,他算过一笔账:学生聚餐虽然单价低,但胜在人多、频率高。他店里搞了个“学生优惠快餐内江”活动,持学生证直接减两块,结果现在店里下午五点半以后基本被学生包场。他说这叫“薄利多销”,学生们口口相传,比打广告还管用。
不过便宜归便宜,味道可不能含糊。现在学生嘴巴都刁,不好吃的店,再便宜也撑不过叁个月。西林校区旁边有家卖豆花饭的,开了十几年,从当初五块涨到现在八块,学生照样排队。他家的蘸水是一绝,老板舍得放麻油和花生碎,学生们都说,就冲着这口蘸水,每周都得来报到。
有时候想想,这些开在学校周边的小店,倒成了学生时代的见证。谈恋爱的小情侣在这里分一碗面,考研的学长在这里边吃边背单词,社团开完会一群人涌进来把桌子拼成长龙。那些对于青春的记忆,好像都就着这些内江耍学生便宜快餐一起吃进肚子里了。
说到变化,这几年学生们选择更多了。外卖平台那么发达,躺在宿舍动动手指就能点到吃的。但有意思的是,很多学生还是喜欢往实体店跑。我问过几个学弟,他们说在店里吃才有感觉,能闻到锅气,能和老板唠嗑,能碰见同学。这话让我想起以前我们班长,他总说吃饭不光是填肚子,更是种社交。
当然啦,便宜实惠不代表将就。现在学生们也讲究营养搭配,有些聪明的店家就推出“升级版”学生餐,加个鸡蛋或者添份青菜,多收一两块,大家都乐意。大洲路有家快餐店更绝,每天推出一种“隐藏菜单”,只有熟客才知道点名要,学生们都觉得这特别酷。
黄昏时分又经过那条巷子,灯火通明,每家小店都坐满了穿校服和休闲装的学生。煎饼摊子的热气,烧烤架上的烟雾,还有学生们爽朗的笑声,把这小巷烘得热热闹闹的。看着他们用最实惠的价格,吃着最对胃口的食物,忽然觉得,这大概就是内江送给学子们最温暖的见面礼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