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屯300元左右的巷子,北屯街头巷尾300元内
那天下午闲着没事,我骑着电动车在北屯老城区转悠。拐进建设路旁边的巷子时,墙上一张手写出租广告让我捏了刹车:"单间月租300,有窗带空调"。说真的,这个价格在现在能租到带空调的房子,让我忍不住想多瞅两眼。
红砖房挨得挺近,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挂在巷子上空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。叁轮车师傅按着喇叭从身边擦过,车斗里装着几袋刚买的米面。住在二楼的阿姨趴在窗台上择菜,菜叶轻飘飘落到一楼商铺的雨棚上。这种烟火气,确实不是新建的小区能比的。
巷子里的居住账本
顺着巷子往里走,遇到正倒垃圾的老赵。听说我在看房子,他直接算起账来:"我在7巷租的二楼,月租320,电瓶车充电在单位解决,每月水电杂费不到一百。"他指着巷口的公交站,"去批发市场上班就叁站路,午饭带饭,每月能存下不少。"
隔壁房门突然打开,穿外卖制服的年轻人拎着头盔冲出来,跨上电瓶车时差点撞到晾着的被子。老赵见怪不怪:"小李赶晚高峰跑单去了,他租的那间月租290,虽然小了点儿,但人家跑得勤快,听说这个月能挣八千多。"
这些藏在巷子里的出租屋,确实成了不少人的落脚点。房子虽然旧,该有的都有。重要的是在这北屯街头巷尾300元内的价格,让刚工作的、做小生意的都能喘口气。
再往深处走,发现这些巷子还挺有层次。临街的稍微贵点儿,带个小门面的能到四百多。往里头走个十几米,价格就回到叁百出头。有栋楼挺有意思,叁楼阳台种满了花,二楼窗户贴着考研倒计时,一楼改成了快递驿站,各种生活轨迹在这垂直空间里迭在一起。
巷子口修鞋的老师傅在这儿摆了二十年摊,他说以前这儿多是老人住,后来年轻人渐渐多了起来。"都是实在人,图个方便省钱。"他边上线边说,"别看这条巷子不起眼,住着送外卖的、开滴滴的、附近超市的售货员,都是白天黑夜为生活奔波的人。"
转到另一条巷子,闻到一股炒辣椒的味儿。顺着味道看见个小厨房,几个年轻人正热热闹闹地做饭。聊起来才知道他们是合租的,把原本的两室隔成了叁间,人均月租才280。带头的那个女孩笑着说:"我们轮班做饭,比吃外卖省多了,还能攒下钱给家里寄点。"
这些巷子里的租客,大多有着相似的节奏——早出晚归,精打细算,却也都踏实乐观。他们在北屯300元左右的巷子里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,虽然不宽裕,但足够安身立命。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窗户里传出炒菜声、电视声、孩子的哭笑声。我站在巷子中间,看着这些温暖的灯光,忽然理解了这些巷子存在的意义。它们或许不够光鲜亮丽,却实实在在为需要的人提供了遮风挡雨的角落。
离开时又经过那张出租广告,已经有两个人在那儿打电话咨询了。看来在这个城市里,这样的需求永远都在。这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北屯街头巷尾300元内的住所,构成了这座城市另一种真实的生活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