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清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福清初中生一小时50元
最近在福清的街头巷尾,总能听到街坊邻居在讨论一个话题——有个14岁的初中生,靠自己的本事每小时能挣50块钱。这事儿听着挺新鲜的不是?毕竟在大家印象里,这个年纪的孩子周末不是抱着手机打游戏,就是赶着去上补习班。
我第一次听说这事是在菜市场。隔壁陈阿姨边挑西红柿边念叨:“哎哟,老林家儿子可了不得,周末帮人整理材料,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,一小时能拿50块呢!”她掰着手指头算,“这要是周末干半天,都够我卖叁天菜的了。”
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犯嘀咕。现在网上骗局这么多,一个初中生真能挣这个数?后来碰到那孩子的妈妈在小区遛狗,才弄清楚来龙去脉。原来这孩子从小就对电脑特别在行,经常帮班里做笔笔罢、整理学习资料。后来有家长看他做得又快又好,就主动提出付费请他帮忙整理工作文档。
这孩子做事特别认真,每次接活前都会详细问清楚要求,交活时还会主动询问要不要修改。慢慢的,找他的人越来越多,价格也就稳定在了一个小时50块。不过他也挺有原则,每周只接四个小时的活儿,说是不能耽误学习。
说到这儿,你可能要问了:这福清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收入,在咱们这儿算什么水平?这么跟你说吧,现在奶茶店兼职一小时也就15到20块,这么一比,这孩子确实挺厉害的。但话说回来,人家靠的是实打实的技能,不是简单出卖体力。
我邻居家上初叁的闺女听说这事后,也开始琢磨自己能做点啥。她作文写得特别好,最近在尝试给公众号投稿。虽然刚开始稿费不高,但每次收到用稿通知都能高兴好几天。她妈妈跟我说,自从开始写作,孩子整个人都变得自信了。
当然啦,也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得去赚钱。重要的是,这件事让我看到了现在孩子的另一种可能——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想法,也更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。就像那个福清初中生一小时50元的例子,他不仅赚到了零花钱,更重要的是早早体会到了靠本事吃饭的成就感。
前两天路过小区门口的文具店,正好碰到那个男孩在买笔记本。他仔细比较着不同本子的纸张厚度,说要选最耐用的那种来记录客户需求。看着他认真的样子,我突然觉得,这代孩子可能比我们更早找到了和世界相处的方式。
现在时不时还能听到有人在讨论福清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事。不过议论的重点慢慢变了,从最初质疑“是不是真的”,变成了讨论“咱们家孩子能学点啥”。楼下王叔叔最近就给儿子报了编程课,说是让孩子多掌握一门技能总没坏处。
说到技能培养,我倒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。以前家长们都盯着考试分数,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实际能力。比如我们单位小李,周末带着女儿摆摊卖手工饰品,不是为了赚钱,主要是锻炼孩子和人打交道的能力。
回过头来看,福清初中生一小时50元这件事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多讨论,或许是因为它触碰到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某种期待。在这个越来越看重实际能力的时代,孩子们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课本知识,还有面对生活的智慧和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