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平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乐平学生约见500一回
这几天在网上冲浪,老是能看到“乐平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样的信息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“乐平学生约见500一回”这种话,心里咯噔一下,这啥意思啊?是我想的那种吗?脑子里瞬间闪过好多问号。
咱乐平虽说不是一线大城市,但学习氛围一直挺浓的。街上背着书包的学生比比皆是,放学后奶茶店、书店里也总是坐满了穿着校服的年轻人。所以看到这种直接把学生和钱挂钩的说法,总觉得特别扭,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。
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简单
后来跟几个朋友聊起来,才发现事情可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。有个在本地做家教的朋友说,现在确实有不少大学生通过私下接家教兼职来赚生活费。“乐平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,说不定就是指的这种?一次两小时的辅导课,收费五百块,在现在这个行情下,倒也说得过去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确实容易让人误会。为啥不直接写“家教”、“辅导”呢?偏要用这种引人联想的说法。我琢磨着,可能发布的人就是想利用这种模糊性来吸引眼球,毕竟“乐平学生约见500一回”这种标题,点击率肯定比“招聘家教”要高得多。
想想也挺无奈的,现在网络上啥信息都有,真假难辨。有些人就是故意打擦边球,用含糊其辞的说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咱们普通网友看到这种信息,还真得多个心眼,别一下子就想歪了,但也不能完全不当回事。
其实换个角度想,如果真是正规家教,那这种方式反而可能害了那些真正想找兼职的学生。因为表达不清不楚,让人往不好的方面联想,这不是给自己的名声抹黑吗?以后谁还敢请你辅导孩子啊。
说到这儿,我忽然想起前阵子邻居家孩子找家教的事。那家长特别谨慎,不仅要看对方的学生证,还要试讲一节课,最后才决定用不用。确实啊,涉及到孩子教育的事情,谁敢马虎呢?所以啊,那种“乐平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的信息,如果真是家教广告,恐怕也没几个家长敢轻易尝试。
网络世界就是这样,一句话能理解出好几种意思。咱们每天刷着手机,看到各种信息,还真得带点判断力。不是说什么都往坏处想,但起码得保持清醒,别被表面的文字游戏给带偏了。
这事儿也提醒我们,无论是在网上发布信息还是与人交往,最好还是明明白白、坦坦荡荡。遮遮掩掩、含糊其辞,反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