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城小粉灯一条街,禹城粉色街灯小巷
要说咱禹城最近哪儿最热闹,那肯定得数城西头新弄的那条小粉灯一条街了。白天从那儿路过吧,其实没啥特别的,可一到傍晚五点半,整条街“唰”地一下全亮了,那种淡淡的粉,不像大红大紫那么扎眼,倒像是给整条街披了层薄薄的纱。
昨儿下班我特意绕道去看了看,嚯,真叫一个热闹!路边卖糖炒栗子的大爷把摊子支在灯底下,热腾腾的白气混着粉色的光,栗子壳油亮亮的。几个小姑娘举着手机,踮着脚找角度拍照,嘴里还念叨:“这个滤镜绝了!” ?
老街的新衣裳
其实这条街我熟得很,打小就在这儿窜来窜去。以前就是条普通老街,铺着青石板,两边是些老铺子。王奶奶的裁缝铺、李叔的修鞋摊,还有那家开了叁十年的烧饼店,如今都还在。只是现在,他们晚上做生意的光景全变了——铺子门口都悬着统一式样的小粉灯,自家的招牌灯反倒不那么显眼了。
你别说,这光真挺奇妙的。烧饼刚出炉时那股焦香,混着暖烘烘的粉光,连排队的人都显得特别有耐心。有个大姐边等边跟人唠嗑:“这光瞅着心里头舒坦,等我闺女放假回来,也带她来逛逛这条禹城小粉灯一条街。”
我在烧饼店门口碰见了居委会张主任,他正跟几个老街坊说话。“当初装这灯还有人嘀咕呢,现在看看,多好!”他指着街面,“既保留了老底子的味道,又添了点新意思。年轻人爱来,咱们老住户也高兴。”
灯下的人情味儿
再往里走,是禹城粉色街灯小巷那段。这儿更窄些,灯光从两旁屋檐斜斜地洒下来,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。几个孩子蹲在灯下玩拍手游戏,小手在粉光里一上一下,像扑腾的蝴蝶翅膀。
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我初中同学。他门脸小,就在窗台上也挂了盏小粉灯。我进去坐了会儿,他说自从装了这灯,晚上来翻书的人多了不少。“有对年轻情侣,每周五都来,就坐在我门口那条长凳上,借着灯光看书。你说现在,这样的年轻人不多见了吧?”
正聊着,门外传来一阵笑声。原来是对老夫妻,老头牵着老太太的手,慢慢走在粉色的光晕里。老太太伸手碰了碰垂下来的灯笼穗子,回头对老伴儿说了句啥,两个人都笑了。那画面,真跟电影里似的。
我突然觉得,这条街最打动人的,不是灯光多漂亮,而是这光把平日里看不见的温情都照出来了。大家走路慢了,说话轻了,连笑容都柔和了几分。
回家路上,我又看了眼整条街。粉色的光连成一片,像条温暖的河,缓缓流淌在古老的街巷间。那些灯光下的烧饼摊、旧书店、牵手的老人、玩耍的孩子,都成了这河里最生动的风景。或许这就是咱禹城人给自己的小日子添的一点诗意吧,不需要多隆重,一点点粉色的光,就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