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东泄火的小巷子,海东风情老街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3:29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条小巷子就藏在海东老城区的东南角,弯弯曲曲的像根羊肠子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油光发亮,墙角爬满了青苔,摸上去湿漉漉的。我打小在这儿长大,闭着眼睛都能闻出来哪家在做辣子鸡,哪家在熬羊肉汤。

巷子口王老五家的铁匠铺子还在,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叁十年没变过。记得小时候总蹲在门槛上看他打镰刀,火星子溅在汗衫上烧出一个个小洞。现在他儿子接手了,还是那台老风箱,呼哧呼哧像在喘粗气。

老街坊的烟火日子

往深处走,李奶奶坐在竹椅上择豆角,银发梳得整整齐齐。见着我便扯开嗓子:"二娃子,你娘前天做的豆瓣酱给我留两罐!"声音洪亮得能把屋檐下的麻雀惊飞。她家窗台永远晾着雪里蕻,说是儿子就爱吃这个。其实她儿子在深圳安家十年了,每年就春节回来住叁天。

再往前是孙记剃头铺,老师傅的推子声比催眠曲还管用。墙上挂着1998年的挂历,穿旗袍的女明星笑靥如花。老师傅说这铺子从他爷爷那辈传下来,给四代人理过发。最神奇的是那把老式转椅,弹簧都松了,坐上去吱呀作响,可街坊们就认这个劲儿。

傍晚时分最是热闹。放学的小孩举着糖人追逐打闹,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往家赶。各家厨房飘出的香气混在一起,成了海东泄火的小巷子特有的味道。张家的回锅肉,赵家的酸菜鱼,还有不知谁家在蒸糯米糕,甜丝丝的气息缠着辣椒味,怪好闻的。

岁月的痕迹

巷尾那口老井早就封了,井台边被绳子勒出的凹槽却还在,深得能存住雨水。夏天常有老太太坐在这儿摇蒲扇,说从前井水比冰箱还凉,西瓜吊下去半个时辰,提上来透心凉。现在家家装了空调,可她们还是喜欢聚在井台边,说这样才有人情味。

墙角有个模糊的"酱油"二字,是原先副食店留下的。老周说那时候打酱油要自带瓶子,柜台比他个头还高。现在他孙子都上初中了,偶尔还会指着墙上的字问:"爷爷,这写的是啥?"

要说变化也是有的。去年巷子装了路灯,暖黄色的光晕洒在青瓦上,倒比从前白炽灯更有味道。几家年轻人把老屋改成了茶馆,竹帘子卷起来,能看到里头的八仙桌和长条凳。周末常有外地人来喝茶拍照,举着相机对雕花窗棂拍个没完。

住在巷子深处的刘老师说,海东风情老街巷最珍贵的就是这份慢。他在城里教了四十年书,退休后还是搬回老宅。早晨听着鸟叫醒,傍晚看炊烟起,他说这才是人该过的日子。有时他在院里拉二胡,咿咿呀呀的调子顺着巷子飘出去老远。

暮色渐浓时,我站在巷口回望。炊烟袅袅升起,路灯次第亮起,整个巷子像幅淡彩水墨画。忽然想起小时候数过这条巷子共有八十七块青石板,如今一块没少,只是被岁月磨得更温润了。或许再过几十年,这些石板会磨得更亮,而海东泄火的小巷子还会继续它的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