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市学生品茶工作室,江城学子茶座休闲空间
最近路过吉林市几所大学周边,总能看到一些挺有意思的招牌。那天在东北电力大学后街,一抹素净的木质招牌特别显眼——"江城学子茶座休闲空间",旁边就是熟悉的"吉林市学生品茶工作室"。说真的,第一次见到这俩招牌挨着的时候,我还琢磨了半天:这到底是两家店,还是一家的两种叫法?
推门进去,穿格子衬衫的男生正往紫砂壶里注水,茶香混着年轻的笑声飘过来。老板是毕业不久的学长,边烫茶杯边笑:"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挂两个牌子。其实吧,'工作室'听着专业,适合办茶艺课;'休闲空间'听着轻松,同学们过来写作业聊天更自在。"
两种空间,一种温度
确实能感受到区别。靠窗的区域摆着舒服的沙发座,叁五学生围着矮桌讨论小组作业,笔记本旁边放着花果茶。往里走则是原木长桌,茶具齐全,墙上有手写的茶叶知识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正在练习凤凰叁点头,水柱划出漂亮的弧线。"在这儿学了叁个月茶艺,"她不好意思地笑笑,"以前总觉得茶是长辈喝的,现在才发现我们年轻人也能玩出花样。"
常来的李同学告诉我,他特别喜欢这里的氛围:"要说吉林市学生品茶工作室最特别的,就是既不会太严肃,也不会太吵闹。"他每周叁下午都来参加免费茶会,最近在学怎么分辨岩茶的桂皮香。吧台角落堆着同学们自制的茶点配方,抹茶曲奇配正山小种居然意外地搭。
现在这样的休闲空间在高校周边越来越常见了。去年北华大学附近新开的那个,直接把阅览区和品茶区打通,书架上摆着茶文化书籍,随手就能翻看。店主是茶学专业毕业的,总说:"不想让学生觉得茶有多高深,就像咖啡一样,好喝、舒服最重要。"
说起来,我表妹她们师大社团最近也老爱往这种地方跑。她们心理学社的读书会,现在固定在学校对面的茶座举办。"比图书馆自在,比奶茶店安静,"表妹在电话里说,"人均二十块能坐一下午,还能续热水。"她最近迷上了蜜兰香单丛,说闻着就像秋天晒着太阳的感觉。
观察久了发现,这些空间悄悄改变着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。以前聚会不是网吧就是碍罢痴,现在居然有男生约着去品普洱。化工学院几个学生发明了冷泡茶的新喝法,还用实验室温度计控制浸泡时间。艺术学院的学生更绝,把茶汤当水彩画牡丹,办了个"茶画展"。
黄昏时分又来了几个学生,熟门熟路地从柜子里取出自己寄存的茶杯。玻璃壶里的白牡丹舒展开来,像朵朵小白花在起舞。看着他们边喝茶边讨论短视频脚本的样子,突然觉得,茶香里的青春,原来可以这么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