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做服务的小巷子,连州服务小巷日常
连州做服务的小巷子
说起连州,你可能会想到那些有名的景点,或是满街的特色美食。但对我来说,这座小城的魂儿,却藏在那些不起眼的、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。尤其是那些做服务的小巷子,它们不像大街那么光鲜亮丽,却实实在在地连着咱们老百姓的日常。
那天下午,我就是这么漫无目的地逛着,一拐弯,就钻进了一条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老房子,墙皮有些地方都斑驳了,透着一股子岁月的味道。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一半的地面晒得暖洋洋的,另一半还留在阴凉里。空气里有种说不清的味儿,是饭菜香?还是谁家飘出的淡淡草药味?混在一起,倒不难闻,反而让人觉得,嗯,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气味。
你往里走几步,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小铺面。喏,这边是一位老师傅的理发店,连个像样的招牌都没有,就玻璃门上贴了红蓝色的转灯。里面陈设简单,但客人坐在那张老式椅子上,和师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,等着推子在自己头上嗡嗡作响。那份从容,是大街上的快剪店比不了的。
再往前,是个修补衣服的小摊。一位阿姨就坐在小马扎上,低着头,手里的针线翻飞。她旁边堆着些待补的衣物,有磨破了膝盖的牛仔裤,有掉了扣子的衬衫。你说现在谁还缺件新衣服呢?但总有人舍不得,一件衣服穿久了是有感情的。阿姨的手艺,修补的不是布料,是这份惜物的心意。她偶尔抬起头,和路过相熟的街坊笑一笑,点个头,算是打过招呼了,然后又埋首在她的活计里。
巷子深处,还能看到配钥匙的、修鞋的,甚至有个巴掌大的报刊亭,虽然现在买报纸的人少了,但老板还是固执地开着,顺带卖点饮料香烟,成了巷子里的一个信息集散地。谁家有什么事儿,在这儿站一会儿,准能知道个七七八八。
这些在连州做服务的小巷子里营生的人们,好像和这个急匆匆的时代隔着一层。他们不追求把店面开得多大,也不想着做成什么连锁品牌。就是守着自己的一门手艺,服务着这方圆几百米的邻里街坊。生意是慢慢做的,话是慢慢聊的,日子也是慢慢过的。你进去理发或者修个鞋,师傅可能还会给你泡杯茶,问你最近怎么样。这种人情味儿,现在可真是稀罕物了。
我站在巷口回头看,夕阳的余晖把整条巷子染成了金黄色。下班的人骑着电动车小心地穿行而过,放学的孩子追逐打闹,笑声在墙壁间碰撞回荡。这些连州服务小巷日常的景象,普普通通,平平常常,却组成了这座小城最扎实、最温暖的底色。它告诉你,生活不总是在高楼大厦和霓虹灯里,更多时候,它就在这些狭窄、甚至有些旧陋的巷弄中,默默地流淌着,真实而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