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港女学生喝茶群,东港女生茶话会
这几天刷朋友圈,看到好多高中同学都在转发一个叫“东港女学生喝茶群”的群聊截图。说实话,刚看到这个名字时我差点笑出来,这也太直白了吧?可仔细一看内容,发现完全不是我想的那么回事。
上周六下午,我被闺蜜小琳硬拉着去了她们的一次聚会。地方就在老城区巷子深处的一家小茶馆,门口挂着竹帘,推开时铃铛叮当作响。一走进去就闻到淡淡的茉莉花香,七八个女生围坐在靠窗的长桌旁,有我们学校文科班的,还有几个看着眼熟的学妹。桌上摆着茶壶茶杯,还有几本摊开的笔记和课本。
这里不只有茶香
我原本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女生聚会,坐下来才发现气氛不太一样。没有人在刷手机或者自拍,大家正认真讨论着怎么准备下周的数学考试。“这道题我做了叁遍才搞懂,”戴眼镜的学妹指着练习册说,“其实关键是要画出辅助线。”她边说边在草稿纸上演示,旁边的女生恍然大悟地点头。
小琳给我倒了杯金骏眉,小声说:“我们这个东港女生茶话会,刚开始就是几个朋友约着喝茶,后来不知不觉就变成学习小组了。”她指着对面正在教别人英语语法的女孩,“她是理科班的英语课代表,每次都会帮我们整理重点。”
我才意识到,这个看似随意的喝茶聚会,其实是个挺特别的学习小组。没有老师监督,也没有家长催促,就是一群东港中学的女生自发组织起来互相帮忙。
坐在我旁边的女生叫小雨,是高二的学妹。她正为即将到来的物理考试发愁:“我物理一直跟不上,上次月考才刚及格。”没想到话音刚落,对面一个扎马尾的女生马上接话:“我这儿有整理好的电路图笔记,特别清楚,待会发群里。”
这种互相帮助的氛围让我很惊讶。在学校里,大家多少会有些竞争意识,可在这里,每个人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不只是学习的地方
聊完学习,话题渐渐轻松起来。有人说起最近和爸妈闹矛盾,不知道怎么沟通;还有人分享了自己选择文科的心路历程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,当一个女生说起她将来想报考心理学专业时,其他人都很支持,虽然这个专业在东港这样的城市并不算热门。
“我爸妈想让我学会计,”那个女生搅动着杯里的茶,语气有些无奈,“他们说好找工作。”几个学姐马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,告诉她怎么和父母沟通专业选择的问题。
我突然明白,这个东港女学生喝茶群提供的不仅是学习上的帮助,更像是个安全的小港湾。在这里,大家可以放下在学校里的各种包袱,聊些平时不太敢说的话题。
窗外天色渐暗,茶馆老板点亮了门口的灯笼。聚会快结束时,组织者提醒大家,下周活动改在周日下午,因为很多人周六要参加补习班。我注意到她们有个简单的群规——每次聚会前在群里接龙报名,方便统计人数;轮流有人负责预定位置;最重要的是,不能无故缺席,如果真的来不了要提前打招呼。
回家的路上,小琳告诉我,这个东港女生茶话会已经坚持了叁个多月,从最初的四五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人。“最开始就是在奶茶店写作业,后来发现太吵了,才找到这家安静的小茶馆。”
我想起刚才在茶馆看到的场景——姑娘们互相讲解题目时的认真表情,分享心事时信任的眼神,还有偶尔爆发出的清脆笑声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住的大院,邻居家的姐姐们也会聚在一起写作业,只不过现在换成了微信群组织、茶馆聚会的形式。
路过学校门口时,看到宣传栏里贴着“优秀学习小组”的海报,我突然觉得,那个看似随意的东港女学生喝茶群,或许才是最真实、最温暖的学习小组。没有奖项,没有评比,只是单纯地想一起进步,顺便喝杯好茶。
手机震动了一下,我打开一看,是小雨把我拉进了群。群里正在讨论下周要复习的内容,还有人分享了几家安静又实惠的茶馆地址。我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消息,忍不住笑了笑,也许下个周末,我还会再去参加一次这样的茶话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