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津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附近学生约见500元
最近在本地聊天群里看到个挺让人在意的消息,标题写着“河津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,下面还跟着类似的“附近学生约见500元”。这两行字反反复复出现,像复读机似的,看得人心里直犯嘀咕。
晚上刷着手机,这条信息又在屏幕上跳出来。你说现在的人是怎么了?明晃晃把这种话挂在网上。我盯着那行字琢磨,这“约见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?正常家教需要这么遮遮掩掩吗?隔壁老张家闺女正上初中,要是她看到这种信息会怎么想?
藏在数字背后的陷阱
五百块钱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。要是正经兼职,初中生周末发两天传单也挣不到这个数。可越是这样,越让人觉得这里头有猫腻。我表姐在中学当班主任,常说现在孩子零花钱多,反而容易被人钻空子。
昨天路过学校门口,还真听见两个男生在嘀咕“附近学生约见500元”的事。一个瘦高个儿说得眉飞色舞,另一个低着头踢石子儿。我故意放慢脚步,听见瘦高个儿说什么“来钱快”“就当交个朋友”,心里咯噔一下。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,这些孩子知不知道,那五百块钱可能就是个鱼饵?等你咬钩了,后面指还有什么在等着。现在想想都后怕,得亏当时多留了个心眼。
我们河津这小地方,街坊邻居都熟门熟脸的。要是谁家孩子真因为“河津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这种事出了岔子,那可真是要了爹妈半条命。上周菜市场刘婶还念叨,她闺女非要买最新款手机,说同学都有,该不会也动了这种心思吧?
其实孩子们哪懂这些,看着别人穿名牌、用新款,心里痒痒很正常。但就怕有人利用这点,把歪主意打到未成年人身上。那些发布“附近学生约见500元”的人,多半摸透了孩子们这种心理。
我侄子前阵子也闹着要换手机,说班里大半同学都用苹果。后来我哥给他找了份超市理货的活儿,干满一个月才买。现在孩子反而珍惜了,还说赚钱不容易。
要是当时图省事,真去找那种来钱快的“约见”,指不定现在得多后悔。有些事就像下棋,走错一步,后面可能步步都错。特别是小孩子,正是建立价值观的时候,可不能在这种事上犯糊涂。
这两天阳光挺好,路过学校操场,看见孩子们在打篮球,笑得特别灿烂。想想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,可能正被某些人当成“目标”,心里真不是滋味。那些发布“河津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的人,到底安的什么心?
其实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。多陪孩子聊聊天,了解他们想要什么;零花钱给得合适,教他们怎么管理;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这些老生常谈,关键时刻真能帮孩子避开陷阱。
记得我们小时候,哪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。现在网络发达了,好事坏事都传得快。就像那个“附近学生约见500元”,一传十十传百,保不齐就有孩子动心。
唉,说到底还是得靠大家多留心。见到这种信息随手举报,看到邻居孩子行为反常提醒两句。咱们河津就这么大地方,谁家孩子不是看着长大的?互相照应着点,总比出事后悔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