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万达晶座7号楼妹子,东营万达晶座7栋女生
一个对于名字的小发现
前几天在业主群里瞎聊,说起我们这栋楼,有人打出了一行字:“咱们7号楼的姐妹们有没有一起团购的?” 我盯着屏幕,下意识地就回了一句:“你说的是咱们这栋吧?” 对方很快回复:“对啊,就是万达晶座7号楼嘛。” 我笑了笑,手指在屏幕上敲打:“我还以为你说旁边那栋呢,有的人管咱这叫7号楼,也有人习惯叫7栋。”
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,却让我忽然走了神。你说这“东营万达晶座7号楼妹子”和“东营万达晶座7栋女生”,听起来是不是差不多?指的,不就是我们这群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,同一栋建筑里的年轻女孩嘛。可不知道为什么,细细品味,“妹子”这个词听起来更带着点街坊邻里的亲切劲儿,好像随时能约着下楼拿个快递,顺道在门口小吃店买份炸串;而“女生”呢,则多了一分书面上的正式感,像是在填写一个什么表格,规规矩矩的。
但不管叫什么,我们的生活轨迹,都在这栋楼里交织重迭。想想也挺有意思的,这冰冷的钢筋水泥盒子,因为住了人,特别是住了一群年纪相仿、生活状态可能也差不多的女孩子,就瞬间变得活色生香起来。
楼道里的烟火气
我住在这里有快两年了,最大的感受就是,这楼里有一种独属于女孩们的“烟火气”。这种气息,不是你闻到的炒菜油烟味,而是一种氛围。比如,深夜下班回来,电梯门一开,有时会碰到刚取完外卖的邻居,我们互相点点头,她手里的麻辣烫香味,和我手里的咖啡味混在一起,就是一种疲惫又努力的信号。
又比如,周末的清晨,总能听见隔壁传来隐隐约约的音乐声,可能是在做瑜伽,也可能只是在放一首喜欢的歌。晾衣架上飘动的裙子,门口摆放的可爱拖鞋,甚至是电梯里偶尔飘过的一缕不同品牌的香水味……这些细碎的、柔软的痕迹,拼凑出了我们这群“东营万达晶座7号楼妹子”的集体画像。
我们可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,有的在写字楼里奔波,有的自己经营着小生意,有的也许是位老师。我们彼此大多不认识,叫不出对方的名字,但在某个瞬间,却能心照不宣。像有一次,我抱着一大堆快递踉踉跄跄地进电梯,一个女孩立刻帮我按住了开门键,还笑着说:“买的啥呀,这么多!” 就这一句话,瞬间消除了陌生人之间的隔阂。
这种默契,大概就源于我们共享着同一个空间,面对着相似的生活琐碎吧。无论是吐槽物业,还是分享哪家外卖好吃,我们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纽带。这条纽带,就叫做“邻居”。
一栋楼,很多个故事
有时候我会想,这栋楼就像一个大盒子,装满了无数个独立运转,又偶尔产生交集的小世界。我所在的这个单元,每一扇门后面,都住着一位有自己故事的“东营万达晶座7栋女生”。
我楼上的那位,似乎是个烘焙爱好者,周末总能闻到浓郁的黄油和蛋糕的甜香。有一次在电梯里碰到,她还客气地送了我两块刚烤好的饼干,味道真不赖。而对门的那位,则是个“植物杀手”,阳台上摆满了绿植,长势喜人,我这种连多肉都能养死的人,实在是佩服得很。
我们都在这个叫做“家”的地方,经营着自己的人生。会遇到工作上的烦恼,会为感情的事纠结,会为涨了点薪水而开心,也会在某个夜晚感到莫名的孤独。但这些情绪,最终都被这栋楼安稳地接住,消化在每一天的开门、关门、亮灯、熄灯之中。
所以啊,无论你是习惯说“东营万达晶座7号楼妹子”,还是更倾向于“东营万达晶座7栋女生”,我们指的都是同一群可爱的人。我们在这座城市的一角,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生活着,彼此是陌生的,却又因为这栋楼,有了一丝温暖的关联。下次在电梯里遇见,或许可以不用只是低头看手机,一个微笑,一声问候,就挺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