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区域有类似称谓的建筑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49:43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起大安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这个事儿,还挺有意思的。那天我在小吃街买煎饼,听见两个学生指着旁边那栋旧楼说:"走,去炮楼那边取快递。"我当时就愣了下,这楼看着灰扑扑的,怎么叫这么个名字?

后来跟附近开超市的王阿姨聊起来,她一边整理货架一边笑:"这些孩子啊,管那片旧宿舍都叫炮楼。听说前几年有届学生觉得那楼方方正正的,窗户又小,跟战争片里的炮楼特别像,这外号就这么传开了。"

这些外号是怎么来的

其实在大学城转一圈,会发现这种有意思的称呼还真不少。往东走有个"碉堡网吧",学生们说因为那里电脑配置高,"打游戏像在碉堡里扫射一样爽"。往西还有栋红色外墙的旧楼,被戏称为"红楼",不过此红楼非彼红楼,学生们主要在那儿开社团会议。

我特意去了趟那个被称为炮楼的旧宿舍区。正好碰见个戴眼镜的男生在楼下等人,他推了推眼镜说:"我们这届都这么叫,具体谁最先说的倒没人记得了。反正现在说去炮楼,大家都晓得是这儿。"

这些外号听着随意,但特别生动。比官方那些"东区3号宿舍楼"好记多了。你说是不是?有时候在校园里问路,说官方名称反而没人知道,但要说"炮楼旁边那栋黄房子",立马就清楚了。

住在"炮楼"叁层的李同学跟我说,他们这栋楼虽然旧,但位置特别好,下楼就是食堂和超市。"刚开始觉得外号奇怪,现在听着还挺亲切的。其他楼的同学还羡慕我们这儿生活方便呢。"

这些特别的称呼,好像成了学生之间的暗号。新生刚来可能一头雾水,但没过两个月就跟着这么叫了。这种自发形成的校园文化,比刻意设计的校园景观更有生命力。

我在想,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,这些旧楼可能会翻新,甚至拆除,但"炮楼"这个名字,说不定还会留在校友们的记忆里。就像我们小时候给学校各个角落取的外号,现在同学聚会提起,还能会心一笑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外号虽然有趣,但也得看场合使用。听说有次学生去行政楼办手续,顺口说了句"我住在炮楼",把老师都给说懵了。后来还得补一句"就是东区5号楼",这才搞明白。

夜幕降临时,我又经过那片被称为炮楼的区域。灯火通明的窗口里,能隐约看见学生们忙碌的身影。这些被冠以特别称呼的建筑,承载的其实是青春的记忆。每个外号背后,可能都藏着某届学生突发奇想的创意,然后就这么口口相传,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。

或许在某个午后,又会有新生指着某栋建筑说:"你们看那楼像不像......"然后一个新的外号就这样诞生了。这些看似随意的称呼,让冷冰冰的建筑有了温度,也让校园生活多了几分趣味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