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西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莱西学生约附近100一次
这几天在莱西的大学城附近,总能听到有人在讨论“莱西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这事儿。说真的,第一次听见这个说法,我心里还咯噔一下,这听着怎么有点别扭呢?后来绕着学校周边转了几圈,跟几个小吃摊老板聊了聊,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人家说的是学生之间组团打车的事儿!
现在莱西这几所大学的新校区都建在城郊,进市区得坐半小时公交。学生们周末想逛个街看个电影,凑叁四个人打辆网约车,摊下来每人正好十来块钱。不知道哪个机灵鬼最先喊出“莱西学生约附近100一次”这个口号,一传十十传百,现在都成学生圈的流行暗号了。
拼车那些事儿
昨天在西门奶茶店,碰见大叁的小王正组织拼车。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账:“从咱学校到万达广场,打车软件显示叁十八块。要是凑满四个人,每人还不到十块,比公交快,比地铁方便。”他吸了口珍珠奶茶,嘿嘿一笑,“现在我们都直接在群里喊‘莱西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’,其实是说每人出十来块钱凑个百元车费,懂的自然懂。”
这种拼车模式在学生中间特别受欢迎。尤其是周五下午,教学楼底下站满了等车的学生。司机师傅也乐意接这种单,毕竟跑一趟能收个整钱,比零散接单划算。我认识的老张师傅说,他现在专门跑学校线路,学生们定的“莱西学生约附近100一次”这个价,对他来说刚刚好。
不过这种事儿也得看缘分。有时候凑不齐人,就得在风里多等会儿;有时候赶上雨天,想拼车的人特别多,又得抢着约。学生们都练就了眼观六路的本事,看见路边有人张望,就主动上前问是不是也要进城。
话说回来,这种学生自发的拼车方式,倒是给不少人提供了方便。特别是晚上从市区回来,女同学们结伴打车,既省了钱又多了份安全感。现在连学校附近的小店老板都知道了这个暗号,时不时会有学生来问:“老板,你们这儿是‘莱西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’那个集合点吗?”
当然啦,任何事都有两面性。上周我就听说有俩同学为了叁块钱车费闹得不愉快,一个说应该平摊,另一个说自己坐得近应该少出点。最后还是司机打了圆场:“要不这样,差的那叁块我少收点,你们学生也不容易。”这事儿后来在校园论坛上还被讨论了好久。
现在这个“莱西学生约附近100一次”已经发展出了各种版本。有的固定路线,有的随时组队,还有人开发了小程序来自动匹配同行的人。想想也挺有意思,学生们用最朴素的方式,解决了出行这个老大难问题。
晚上路过校门口,又看见几拨学生在路边商量拼车。他们熟练地打开手机计算器,嘴里念叨着“莱西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的分配方案,那认真的样子,好像在做一道数学题。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年轻人爽朗的笑声飘出去很远。这种简单直接的生活智慧,或许就是大学时光最真实的模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