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泉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,鹿泉微信附近人叁小时300元
最近在鹿泉的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有人在讨论微信附近人功能。那天我在超市排队,前面两个大姐就压低声音说着“叁小时叁百块”的事儿,搞得我结账时差点把手机落在收银台。
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“鹿泉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”这个说法时,我还以为是新出的外卖优惠。直到隔壁开理发店的小王告诉我,他上个月通过附近人接了叁个临时活儿,赚了九百块。
藏在手机里的零工市场
小王边给我剪头发边说:“现在谁还傻等着店里来客人啊?打开微信附近人,挂着‘鹿泉微信附近人叁小时300元’的状态,活儿自己就找上门了。”他手机叮咚响个不停,“刚又接了个帮人布置婚房的活儿,正好叁小时。”
我注意到他特意把“300元”说得很清晰。这种明码标价的方式,反而让双方都放心。不像以前找临时工,总要来回砍价,最后还闹得不愉快。
楼下开小饭馆的李姐也玩转了这套。她平时中午忙完,下午就用微信附近人接代驾。她说: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叁小时能挣叁百块,比打麻将强多了。”
生活圈里的隐形经济
这种模式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把地理位置变成了信用背书。都在鹿泉这片儿活动,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,反而更注重信誉。上周我试了次,找个附近的大学生帮我整理文档,结果发现她住我家隔壁小区。
现在连社区网格员都在微信群里说,要是谁家需要临时帮忙,可以试试附近人功能。不过她也提醒,一定要提前说清楚服务内容和价格,别含糊其辞。
我表弟上周末通过这个方式找到了教小朋友打篮球的活儿。对方家长直接说:“就按鹿泉微信附近人叁小时300元的行情价给。”你看,这都快成我们这片的标准计价单位了。
这种就近匹配的需求和供给,确实让很多零散时间产生了价值。晚上散步时,经常能看见有人在咖啡馆里边喝茶边等人——八成就是通过附近人约的临时合作。
当然啦,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时间完善。现在大家越来越习惯在交易前多沟通几句,把要求说得明明白白。毕竟在熟人社会里,口碑比什么都重要。
昨天路过市民服务中心,看见电子屏上滚动着“规范零工市场”的提示。或许不久的将来,这种鹿泉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的模式,会发展出更规范的平台呢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,确实给很多普通人提供了灵活赚钱的机会。就像开理发店的小王说的:“关键是双方都觉得值,这个模式才能持续下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