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老街小弄尝新速食
这条小巷子大概只有两人宽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墙角蹲着只花猫,懒洋洋地甩着尾巴。我站在巷口犹豫了一会儿——朋友说的那家店真在这种地方?
往里走了十来步,果然看见个褪色的蓝色招牌:“蚕蚕快餐”。店里就四张桌子,却坐满了人。老板是位微胖的大姐,正麻利地往餐盒里装菜。“新来的?扫码点餐就行。”她头也没抬,手上的动作却没停过。
老街里的新味道
我找了个角落坐下,打开手机扫二维码。菜单简单得很,就七八个套餐,价格都写在二十块上下。点了份招牌卤肉饭,刚提交订单,厨房里就传来滋啦啦的炒菜声。
“你这速度够快的啊。”我忍不住说。
大姐终于抬头笑了笑:“咱这叫蚕蚕快餐,讲究的就是快。但快归快,味道不能含糊。”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营业执照,“在这条老街做了快十年了,都是街坊邻居照顾生意。”
正说着,我的卤肉饭已经端上来了。米饭热气腾腾,卤肉色泽油亮,旁边还配了半个卤蛋和几根青菜。尝了一口,卤汁浓郁,肉质软烂,确实不像随便应付的快餐。
“怎么样?”大姐擦着手问道。
“真不错。”我实话实说,“比商场里那些连锁快餐强多了。”
她满意地点点头:“现在年轻人都爱点外卖,但我们这种老街小弄尝新速食的店,靠的就是真材实料。你看对面那栋办公楼,好多白领天天来我这吃。”
确实,虽然店面简陋,但食客不断。有附近的居民端着自家的饭盒来打包,也有穿着正装的上班族匆匆吃完结账。大家似乎都很熟悉这里的节奏——快速、简单,但吃得舒心。
我又加了个排骨汤,是用小瓦罐单独炖的,汤色清亮,味道鲜美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附近的小店吃饭的感觉,现在这种店越来越难找了。
“现在生意不好做吧?”我问大姐。
她一边收拾邻桌的碗筷,一边说:“还行。虽然外卖平台抽成高,但老街坊都习惯直接来店里。有些老顾客搬走了,周末还会专门开车回来吃。”说到这里,她眼里有些自豪,“前两天还有个姑娘,说是在外地读书,最想念的就是我家的卤肉饭。”
临走时,我又打包了一份鸡腿饭。大姐细心地把饭和菜分开放,怕焖久了影响口感。“下次来尝尝我们的新菜,”她说,“虽然叫快餐,但我们每周都会试两个新花样。”
走出巷子,回头看了眼那块蓝色招牌。在这个追求效率和规模的时代,这种藏在小巷里的店铺,反而保留了些难得的东西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,总有人愿意穿过弯弯曲曲的老街,来这样的小店吃顿饭。它不仅满足了胃口,更让人在匆忙的生活中,找到了一点熟悉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