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要品茶上课群,高要茶艺学习交流圈
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,高要哪儿能系统学习茶道?说来也巧,上个月我偶然加入了本地的高要品茶上课群,这个群还真有点意思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是在老城区的茶馆。推门进去,七八个人正围坐在长茶桌旁,有位老师傅在演示如何温杯烫盏。他手里那把紫砂壶看起来有些年头了,壶身泛着温润的光泽。“水温很关键,”他边说边往壶里注水,“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温度,就像谈恋爱要懂对方心思。”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。
从烫壶温杯到闻香品茗
群里每周都有这样的实践活动。上次我们学的是闻香杯的使用,这个环节特别让人印象深刻。当我第一次闭着眼睛,轻轻晃动闻香杯,那股兰花香慢慢飘进鼻腔时,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“茶香层次”。旁边的大姐忍不住“哇”了一声,大家都笑了起来。这种真实的体验,比看书本上的理论生动多了。
其实刚开始我也纳闷,现在网上什么教程没有,干嘛还要特地加入高要茶艺学习交流圈?但亲身参与后才发现,有些细节光看视频真的学不会。比如冲泡凤凰单丛时,那个“关公巡城”的手法,老师手把手纠正了我叁次手腕的角度。他说:“水柱要稳,手腕要松,就像写毛笔字悬腕的感觉。”这个比喻让我恍然大悟。
群里成员各行各业都有。开茶叶店的王姐经常带来各种稀奇的茶叶让大家品鉴;刚退休的李老师则对茶文化特别有研究,能讲出每款茶背后的故事。最让我惊喜的是,上周还来了对年轻情侣,说是为了筹备婚礼想学习传统茶礼。这种多元的交流氛围,让每次活动都充满新鲜感。
前几天我们举办了武夷岩茶专题品鉴。那天下午,阳光正好透过窗棂洒在茶席上。当我尝到那泡水仙时,舌尖先是感受到明显的岩韵,随后回甘缓缓涌上。这种感觉很奇妙,仿佛整个口腔都在经历一场小小的旅行。坐在对面的茶友轻声说:“这茶让我想起去年去武夷山的情形。”大家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各自的茶山见闻。
在这个高要品茶上课群里,我慢慢体会到,学茶不只是学技巧,更是在培养一种生活态度。有时候大家也不急着喝茶,就是安静地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,享受那份片刻的宁静。窗外可能车水马龙,但茶室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。
最近群里在筹备中秋茶会,听说要复原宋代的点茶法。几个老成员已经开始练习茶筅的使用了,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,我突然很庆幸自己找到了这个高要茶艺学习交流圈。在这里,每片茶叶都像一把钥匙,不经意间就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