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,微信附近人百元两小时
昨天老张给我发消息,说他在江山出差时遇到件稀奇事。晚上在酒店闲着无聊,打开微信附近的人,刷到个叫“清风”的账号,个性签名写着“100元陪聊两小时”。他顺手加了问怎么回事,对方秒回:“就是字面意思呀,陪您聊聊天解闷。”
我当时就笑了,这年头连聊天都明码标价了?老张说他也纳闷,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就转了50定金过去。结果对方真陪他聊了两小时人生理想,从童年糗事聊到职场压力,时间到了还主动退了他20块,说聊得投缘给打折。
藏在屏幕后的温度
这事让我想起去年在车站遇到的卖花老太太。她不像别人吆喝“十元一束”,而是挂个纸牌写“一朵花一个故事”。当时我买完花,她真讲了如何在山坡种出这些野菊的故事。那种面对面交流的温暖,和微信上付费聊天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其实现代人太容易陷入社交孤岛了。通讯录里塞满泛泛之交,能说真心话的却没几个。有时候就想找个陌生人倾诉,既不用担心秘密泄露,又能获得片刻慰藉。这种微信附近人百元两小时的服务,倒成了现代都市的树洞。
当然得擦亮眼睛。老张遇到的那个还算靠谱,但我表妹上个月就碰到个收钱后敷衍十分钟就拉黑的。现在这种服务鱼龙混杂,有些确实在认真做情绪陪伴,有些纯属浑水摸鱼。
话说回来,为什么有人愿意花钱找陌生人聊天?可能就像我们愿意付费听电台节目,本质都是在寻找情感共鸣。只不过从前是单向收听,现在变成了双向互动。那些提供聊天服务的人也挺有意思,有个兼职陪聊的告诉我,她通过这份工作见识了人生百态,反而把自己的抑郁症治好了。
有次深夜打车,司机师傅说他也试过找陪聊。那段时间他妻子刚病逝,有些话没法跟孩子说,又不想麻烦亲戚朋友。在微信上找了个陪聊,断断续续说了叁个月,才慢慢走出阴影。他说那感觉就像心理按摩,按完了心里就松快些。
这种新兴的社交方式,或许反映了我们这代人的困境:线上社交越发达,真实联结越稀薄。当点赞代替了促膝长谈,表情包掩盖了真实情绪,偶尔花钱买段真诚对话,反倒成了奢侈的事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如果真遇到心理问题,还是该找专业心理咨询。这种 casual 的聊天服务,顶多算是情绪创可贴,治不了大病。但有时候,我们需要的可能就是个能安静听你说话的人。
老张后来和那个“清风”成了网友,偶尔还会互相推个歌单。他说那晚聊完,突然想起大学毕业时和室友在操场喝酒聊通宵的时光。已经很多年没人那样专注地听他说话了,虽然花了100块,但觉得特别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