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尔木蚕蚕附近人约的优缺点,同城交友的利弊对比
隔着屏幕的缘分
最近啊,总听周围朋友聊起用蚕蚕附近的人功能。在格尔木这样不大不小的城市,这事儿挺常见的。随手打开手机,几百米内的人就在列表里躺着,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。这种交友方式到底怎么样?今天咱们就随便聊聊这个。
先说方便这事儿。点开附近的人,头像一个个跳出来,有种逛超市的错觉。想认识新朋友不用特意跑去参加活动,窝在沙发里划拉两下就行。特别是刚来格尔木工作的朋友,人生地不熟的,能很快找到本地人问问哪家羊肉馆子正宗,哪个季节去昆仑山最合适。
硬币的两面
不过啊,方便归方便,隔着屏幕终究少了点什么。照片看着精神,真人见面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我同事上个月就见了个网友,照片里挺瘦,结果本人胖了两圈。这倒不算大事,关键是网上聊半个月,还不如现实里吃顿饭了解得多。
安全更是要留个心眼。有些账号聊叁句就开始借钱,要么是推销什么理财产物。特别是晚上,那种主动打招呼的更要谨慎。在格尔木这样流动人口多的城市,谁也不知道屏幕那头坐着什么人。姑娘家最好约在商场咖啡馆见面,头回见面别去太偏僻的地方。
同城交友现在花样挺多,除了蚕蚕附近的人,还有些本地论坛和微信群。这些群经常组织爬山啊、烧烤啊这些活动,比单纯网上聊天实在多了。至少能看见活生生的人,观察对方怎么对待服务员,怎么和朋友相处,这些细节装不出来。
其实无论哪种方式,关键还是别太着急。有人指望见两叁次就能找到知心朋友,这不现实。关系都需要时间慢慢磨,从点头之交到能聊心里话,少说也得经历点事儿。一起爬过雪山,或者合伙做过项目,这种交情比聊一百次天都牢靠。
现在人好像都活得太急了,包括我自己。刷着手机恨不得下一秒就找到投缘的朋友,却忘了交朋友本来就是个慢活儿。在格尔木这样生活节奏不算太快的地方,或许我们该学着放慢点。周末别光盯着手机,去体育场跑跑步,去书店转转,碰见的笑容都比屏幕里的表情包真实。
说到底啊,蚕蚕附近的人就是个工具,看你怎么用。把它当拓展社交的补充还行,要是当成唯一的交友渠道,那日子就过窄了。现实里的交集才经得起推敲,约着去吃碗尕面片,比在群里斗图强得多。工具永远是工具,别让它把咱们变成了不会抬头看路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