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堰炮楼游玩经验分享,十堰炮楼参观心得交流
前几天和朋友去了趟十堰炮楼,说实话去之前心里直打鼓,这地方到底值不值得专门跑一趟?没想到这一去,倒真让我收获了不少意外之喜。
炮楼藏在十堰张湾区的一座小山坡上,沿着青石板路往上走,两旁都是有些年头的香樟树。走到半山腰回头望,整片老城区的青瓦屋顶层层迭迭,像是翻开了一本泛黄的老相册。说实话,这个十堰炮楼游玩体验比想象中有意思多了。
遇见守楼老人
正当我们对着炮楼外墙的弹痕拍照时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旁边的小屋走出来。他手里拿着大茶杯,笑呵呵地问我们是不是第一次来。老人说他在炮楼旁边住了四十多年,每天都会来这儿转悠。他指着东南角的射击孔说,以前从这儿能望见整条山路,现在都被高楼挡住了。
老人说起炮楼的故事眼睛会发光。他说这座叁层高的炮楼是民国时期建的,墙厚将近一米,用的是本地特产的青石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炮楼里还保留着原来的木楼梯,踩上去吱呀作响,但特别结实。这种十堰炮楼参观心得,是导游词里永远听不到的。
藏在细节里的历史
炮楼内部比想象中宽敞,每层都有不同的布置。一楼的展柜里放着老照片,能清晰看到当年炮楼周围还是成片的农田。顺着窄窄的楼梯上到二楼,墙面上还保留着当年驻守人员刻的字迹,虽然已经模糊,但能感受到时光留下的印记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叁楼的瞭望台。站在这里突然就明白了选址的巧妙——正好卡在山路的拐弯处,视野开阔又易守难攻。山风穿过射击孔吹进来,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响。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,让这次的十堰炮楼游玩体验变得特别真实。
下到一楼时又遇见那位老人,他正给几个年轻人指看墙基的排水设计。不得不说,古人的智慧确实让人佩服,这套排水系统经历这么多年风雨,至今仍然完好。
临走时夕阳正好,金色的阳光洒在青灰色的炮楼外墙上。回望这座沉默的建筑,忽然觉得它就像个忠实的老兵,虽然已经褪去当年的职能,却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回忆。这趟十堰炮楼参观让我收获的,不只是几张照片,更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轻轻舀了一瓢水,尝到了时光的滋味。
如果你也打算来十堰炮楼,建议选个晴朗的下午。阳光斜照的时候,炮楼的影子会拉得很长,那时拍出来的照片最有味道。对了,记得穿双舒服的鞋子,那段青石板路虽然不长,但有些台阶确实需要慢慢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