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连州站大街巷子何处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43:34 来源:原创内容

连州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?这个问题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。那天在古城墙边喝凉茶时,我试着问卖茶的老伯:“您知道连州站大街巷子何处寻吗?”老伯摇着蒲扇的手顿了顿,眯眼指向青石板路尽头:“往前走到叁岔路口,往右拐有个菜市场,市场后头那片巷子,老连州都管那儿叫站大街。”

穿过飘着豆腥味的菜市场,果然在转角看到几条交错的老巷。巷口的阿婆正坐在竹椅上拣豆角,听说我在找站大街的巷子,她笑着用本地话念叨:“早二十年这里才热闹哩,天没亮就挤满挑担子的,现在年轻人都在新城买房喽。”她身后斑驳的墙上还留着模糊的“东风理发”招牌,生锈的推拉门里堆着废纸箱。

巷子里的旧时烟火

往里走发现别有洞天。裁缝铺的阿姨踩着老式缝纫机,针脚声像在给巷子打拍子;隔壁旧书店老板把泛黄的书册摆到路沿,自己捧着搪瓷缸看《连州志》。最让我惊喜的是巷尾还藏着竹编作坊,老师傅的手指在青竹间翻飞,编出的菜篮还保持着叁十年前的样式。“站大街的竹器当年可是抢手货”,他说话时头也不抬,脚边竹篾散发出潮湿的清香。

拐进支巷时撞见个有意思的场面:两家小饭店隔巷相对,左边招牌写着“强记牛杂”,右边挂着“阿珍粉店”,两位老板隔空聊着今天的菜价。穿校服的孩子们蹲在门槛上吃豆腐花,糖浆顺着碗边滴在青苔上,很快被蚂蚁队伍包围。这种鲜活的生活图景,让人突然理解为什么老辈人总念叨“站大街巷子何处寻”——找的不是具体地点,是这种推门见邻里、抬头话家常的温润日常。

在强记吃了碗牛杂,老板边擦桌子边感叹:“你看巷口那栋红砖楼,当年是国营百货,现在改成快递驿站啰。”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美团骑手正从驿站拎出包裹,电动车碾过清代留下的拴马石。新旧交替在这条巷子里显得格外自然,就像阿珍粉店虽然用了收款码,灶上炖的依然是她奶奶传下来的筒骨汤配方。

暮色渐浓时爬上巷子西头的小阁楼。从这个绝佳视角望出去,鳞次栉比的瓦片像灰蓝色的海浪,几缕炊烟从浪谷里升起。远处新城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夕照,与眼前黑瓦上的猫群构成奇妙的和弦。我突然意识到,连州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这个问题,答案或许就藏在菜市场的吆喝声里,藏在竹编师傅的指节老茧里,藏在两个孩子分食的糖画里。

华灯初上时往回走,发现巷口多了几个举相机的年轻人。穿汉服的姑娘靠在百年榕树下拍照,闪光灯亮起时惊飞了檐下的燕子。卖凉粉的摊主扯亮电灯,暖黄的光晕洒在“站大街巷子何处寻”的疑问上,忽然变得具体而明亮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