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山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乳山足浴为何光说不练
乳山的海风吹过来带着咸味,街道两旁开着不少足浴店。每次路过,总能看到霓虹灯牌亮得晃眼,可仔细一瞧,店里头却冷清得很。这就怪了,明明宣传做得挺热闹,怎么实际生意这么惨淡呢?
前几天和街角便利店老板闲聊,他一边擦着柜台一边说:"这些足浴店啊,开业时鞭炮放得震天响,优惠券发得满街都是。可你进去一次就知道了,服务员爱搭不理的,说是中药泡脚,结果端来一盆温吞水。"这话让我想起上个月去的经历,确实如此。
宣传与实际的反差
每家店都在门口贴着"专业按摩""祖传秘方"的标语,但真正能做到的却没几个。有个老师傅私下说,现在好些店连正规的足底穴位图都找不到了,更别说专业的按摩手法。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:顾客来了觉得不满意,下次就不来了;店里生意差,就更舍不得投入,服务品质进一步下降。
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他们的经营模式。很多店主把大部分资金都用在装修门面和打折促销上,觉得只要把客人吸引进门就万事大吉。可是啊,足浴这个行当,说到底靠的是手艺和服务。光把店面装点得富丽堂皇,就像给木头人穿金戴银,看着光鲜,内里还是空的。
我认识一位在乳山做了二十多年的老师傅,他现在改行开了家修脚店。聊起这事,他直摇头:"现在的人都想着赚快钱,谁还愿意花叁年五载学真本事?我们那时候,光认穴位就要学大半年。"这话说得在理,现在很多新开的足浴店,员工培训个把月就上岗,连基本的足部经络都认不全。
顾客的真实感受
有位常去足浴的退休教师跟我说:"每次看到新店开张的宣传都心动,可试过几次就懒得再折腾了。不是说水温不对,就是按摩师傅手法生硬。有次更离谱,按摩师居然一边玩手机一边给我按脚。"这样的服务体验,难怪大家都不愿意再上门。
其实这个问题挺值得深思的。乳山作为旅游城市,每年来的游客不少,足浴本来应该是个很好的休闲项目。但现在这种"只吹不做"的情况,不仅影响单个店铺的生意,对整个城市的旅游形象也有损伤。想想看,大老远来的游客,兴冲冲想体验当地服务,结果遇到这种情况,心里该多失望。
可能有的店主会觉得委屈:我们也在认真经营啊。但生意场上有句老话:金杯银杯不如顾客的口碑。宣传做得再花哨,不如老顾客带个新顾客来得实在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哪个店服务不好,微信群里一传,马上大家都知道了。
说到经营管理,这些店铺确实面临不少现实困难。租金年年涨,人手不好找,这些都是实情。但越是困难,越要把钱花在刀刃上。与其花钱印那么多宣传单,不如好好培训员工,或者改善服务细节。比如准备些干净的擦脚巾,泡脚的中药包货真价实些,这些看似小事,却最能留住客人。
这些年观察下来,发现有个有趣的现象:那些看起来装修普通,但总有人排队的老店,反而很少做宣传。他们的秘诀无他,就是实打实的技术和真诚的服务。有个老师傅跟我说,他店里八成都是老主顾,有的甚至每周定时来,比上班打卡还准。
话说回来,要改变现状也不是没办法。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,把心思从怎么吸引新客人,转到怎么留住老客人上来。比如建立顾客档案,记住老顾客的喜好;定期给员工做专业培训;在服务细节上多下功夫。这些看似笨办法,却是最管用的。
最近注意到有家店在尝试新的经营模式,他们不搞打折促销,而是把省下的广告费用来提高技师待遇,同时严格把控服务质量。刚开始生意确实清淡,但几个月下来,慢慢有了起色。这说明啊,只要肯在实处下功夫,顾客还是愿意买账的。
走在乳山的街道上,看着那些闪烁的霓虹灯,真心希望这些足浴店能明白:宣传固然重要,但比宣传更重要的是说到做到。在这个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,光靠吹嘘已经行不通了。只有实打实的服务,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,才能让生意长久地做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