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100米内学生约,东侧百米学子相约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33:1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东方小学,正赶上放学。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,几个高年级学生背着书包往东边走,边走边嚷嚷:“老地方见啊!”我顺着他们走的方向看了看,东侧巷口有家文具店,几个系红领巾的孩子已经在店门口打闹了。

说起来挺有意思,我家就住这附近。东方100米内的学生啊,好像都爱往东边凑。起初我也纳闷,后来才琢磨明白——那条巷子虽说不起眼,可藏着两家小吃摊,还有间租漫画的书屋。对学生来说,放学后能买根烤肠,翻两本漫画,可不就是天堂嘛。

巷子里的热闹劲儿

有天我特意拐进巷子转了转。嚯,真够热闹的!穿校服的孩子们叁叁两两聚着,有的蹲在路边弹玻璃珠,有的趴在文具店橱窗前指指点点。有个戴眼镜的男孩正跟同伴比划:“明天早上七点,还在这儿等!”他那同伴咬着棒棒糖直点头。

书店老板娘跟我搭话,说这些孩子可有意思了。东侧百米学子相约,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习惯。不用发消息,不用打电话,到点儿自然就聚一块儿了。她说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,每周五都会来买《儿童文学》,每次都和同学约在门口那棵梧桐树下见面。

其实想想,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吗?放学后总爱找个固定地方碰头,那感觉就像拥有了自己的小天地。现在孩子虽然手机玩得溜,可这种面对面的约定,反而更让人惦记。

不过最近我注意到个新变化。往常孩子们都挤在巷子西头,最近却慢慢往东头移动。好奇跟着看了看,原来东头新开了家甜品站,买奶茶送贴纸。这下可好,几乎整个东侧百米学子相约的地点都往前挪了五十米。孩子们的小团体就像会迁徙的鸟群,哪儿有甜头就往哪儿飞。

上周下雨,我撑着伞经过巷口。原以为这样的天气应该没人了,结果远远就看见几个孩子躲在屋檐下。走近一瞧,是叁个六年级模样的男生,正凑在一起看手机。听见我脚步声,其中一个抬起头,笑嘻嘻地说:“叔叔,我们等同学呢,说好了一起走。”

雨滴顺着屋檐往下淌,他们在那个小小的遮蔽处挤作一团。那一刻我突然觉得,这种看似随意的约定,对孩子来说可能特别重要。那是他们自己建立的小小秩序,是独立于成人世界之外的另一套规则。

昨天傍晚,我又看见那群常聚在文具店门口的学生。不过这次他们没进去,而是围着一个摆地摊的老爷爷。老人卖的是那种彩色的竹编蚂蚱,孩子们看得入迷。有个小男孩掏遍所有口袋,凑出五块钱买了一只,然后举着蚂蚱朝巷子另一头喊:“快来看我买的!”

这条普通的巷子,因为这群孩子的约定变得生动起来。东方100米内的学生给这片街区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,他们的笑声和追逐的身影,成了放学时分最自然的风景。或许很多年后,这些孩子长大离开,还会记得曾经在某个寻常的午后,和伙伴们约在校门口往东一百米处,那棵梧桐树下见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