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义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孝义学生3小时通话800元
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你说现在的中学生,打个电话能花掉800块钱?而且还是整整叁个小时!我刚开始听到“孝义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”这事儿,第一反应是这孩子也太能聊了吧。
仔细一打听才知道,根本不是我们想的那样。这个孝义初中生啊,爸妈都在外地打工,一年到头见不着几回面。那天孩子月考拿了全班第叁,特别想跟爸妈分享喜悦,可连着打了好几次电话都没人接。等到晚上九点多,妈妈才从工厂宿舍回电话过来。
电话那头的故事
孩子一听到妈妈的声音,眼泪就止不住了。从学习说到生活,从同学的趣事说到食堂的饭菜,妈妈在电话那头安安静静地听着,时不时问上两句。说到后来,孩子握着电话睡着了,妈妈愣是没舍得挂。
等第二天早上醒来,孩子才发现电话一直通着,足足通了叁个多小时。妈妈后来在微信上说:“听着你打呼噜的声音,就像你小时候睡在我旁边一样。”这话说得,让人鼻子直发酸。
其实这800块钱的话费,对在外打工的家庭来说真不是小数目。可孩子的妈妈说:“这钱花得值,能听见孩子睡觉的呼吸声,比什么都强。”这话听着让人怪心疼的。
想想也是,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这个情况。父母在外头拼命挣钱,孩子在老家跟着老人长大。平时除了问问成绩、叮嘱吃饭,好像也没什么话可说。可孩子需要的,不就是这种看似无聊的陪伴吗?
我认识的一个老师说过,现在的中学生最缺的不是物质,而是情感上的沟通。有时候哪怕只是听着电话那头的呼吸声,都能让他们觉得安心。这话说得在理。
后来这个孝义学生的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,特意在班上开了个主题班会。让同学们都说说自己和爸妈通电话的故事。没想到,好多孩子说着说着就哭了。有个小姑娘说,她每次给爸妈打电话,都要提前在纸上写好要说什么,生怕浪费一分钟。
这事儿在学校传开后,校长还专门开了个家长会,建议在外打工的家长每周固定时间和孩子视频聊天。不是说非要聊学习,就是说说家长在外面的见闻,或者听听孩子念叨些琐碎小事。
说来也怪,自从那次之后,这个孝义初中生和爸妈的关系反而更亲近了。现在他们每周六晚上都会视频,有时候就是各自做着作业、干着活,但视频一直开着。孩子说,这样就好像爸妈就在身边一样。
想想我们小时候,虽然家里条件没现在好,但每天都能见到爸妈。现在物质条件好了,反而这种最简单的陪伴成了奢侈品。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,再忙也要记得陪陪孩子,有时候陪伴未必非要面对面,哪怕是通个电话也是好的。
现在这个孝义学生已经养成了每周和父母视频的习惯,成绩不但没下降,反而更稳定了。老师说,这是因为孩子心里踏实了,知道无论遇到什么事,电话那头永远有人在听着。
其实想想,人和人之间最珍贵的,不就是这份“我在听”的心意吗?有时候我们太在意说了什么,反而忽略了倾听的力量。就像那叁个小时的电话,说的都是些零零碎碎的小事,可这份陪伴的温暖,却能让孩子记很久很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