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类似炮楼的建筑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10:15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些被叫做“炮楼”的房子

第一次听说泸州大学城周边有些房子被学生叫做“炮楼”,我还愣了一下。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江湖气,甚至带点戏谑。后来在周边转了转,和几个学生聊了聊,才慢慢明白了这称呼里的门道。

其实所谓的“炮楼”,指的就是大学城附近那些密密麻麻的自建楼房。它们通常有个共同特点——楼层不高不矮,七八层的样子,外墙说不上精致,但窗户倒是安得挺密。白天看过去,一扇扇窗户排列得整整齐齐;到了晚上,亮起的灯光星星点点,远远望去,还真有那么点军事里哨塔的感觉。

这些“炮楼”般的建筑,说到底,就是顺应大学生活需求而生的产物。大学城里的宿舍就那么多,可学生一年比一年多,总得有个地方住吧?于是周边村里的居民就看准了这个机会,在自家宅基地上盖起楼来。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这些房子虽然外观朴实,但功能倒是挺齐全的。

我特意走进其中一栋看了看。一楼往往是小卖部、复印店或者小吃摊,往上走才是出租的屋子。楼道不算宽敞,但打扫得还算干净。房间嘛,有大有小,基本都是简装,该有的家具倒也齐全。最吸引学生的,恐怕还是那相对亲民的租金,以及不用受宿舍熄灯、门禁限制的自由。

和住在里面的学生聊天,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。有个大叁的男生说,他搬出来是为了考研复习,“宿舍里大家作息不一样,在这儿能静下心来看书”。还有个学艺术的女生,租了个稍大点的房间当画室,“总算有地方摆开画架了”。当然,也有单纯想要更多私人空间的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“炮楼”般的建筑也确实存在些问题。比如消防安全就得格外注意,那么多学生住在里面,万一有点什么事,疏散起来可不轻松。还有用电安全,夏天开空调、冬天用电暖器,线路能不能扛得住,这都是挺实在的问题。

住在这些楼里的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应对法子。我注意到不少人都自备了小灭火器,还有的养成了出门必拔插座的习惯。有个学生说得实在:“知道有些条件比不上正规小区,所以自己更要多个心眼。”

说起来,这些被戏称为“炮楼”的建筑,倒成了大学城里挺特别的一景。它们没那么光鲜亮丽,却实实在在解决了很多学生的住宿难题。每天晚上,看着那些亮起的窗户,你能想象到里面正在发生的各种故事——有人在挑灯夜读,有人在和朋友闲聊,也有人在为明天的课业发愁。

这些建筑的存在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城发展的一个侧面。学生多了,配套跟不上,自然就会催生这样的市场。它们可能没那么规范,却充满活力,就像大学时光本身,带着点青涩,也带着点无所畏惧的劲儿。

下次你再路过泸州大学城,看到那些被叫做“炮楼”的建筑,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。它们不只是一栋栋房子,更承载着无数学生的青春记忆。在这里,有人度过了备考的煎熬时光,有人收获了珍贵的友谊,也有人在这里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