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火车站小巷子,淮安火车站周边小街
淮安火车站北出口往右一拐,那条藏着市井烟火的小巷子,总让我觉得比宽敞的站前广场更有味道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哐当哐当地走过,本地人提着菜篮子慢悠悠地晃着,两种节奏奇妙地混在一起。
巷口卖煎饼的阿姨认得我了。每次我去,她都不用我问,直接往面糊上磕两个鸡蛋。“老样子?”她这么一问,我心里就踏实了。铁板烧得滋滋响,葱花和面酱的香味飘出来,混着早晨清冷的空气,这就是淮安火车站小巷子给我的第一个招呼。?
巷子深处的老手艺
再往里走,有个老师傅守着个修鞋摊。他那台老式缝纫机踩起来的声音,咔嗒咔嗒的,像在给这条巷子打拍子。我常想,现在还有多少人会来补鞋呢?可他的摊子前总有人坐着,不光是修鞋,也聊聊天。师傅手里忙活着,嘴里应和着,那画面让人心里莫名平静。
巷子两侧的店铺挤挤挨挨的,理发店的红白转筒还在转,杂货铺里什么都卖,针头线脑、锅碗瓢盆,堆得满满当当。这些店没什么装修可言,却让人觉得实在。你要找个什么东西,老板想都不想,转身就能从某个角落给你翻出来。
傍晚时分,巷子就活泛起来了。下班的人顺道带点熟食回家,放学的孩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。路灯渐次亮起,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这时候的淮安火车站周边小街,就像一锅慢慢煮开的粥,咕嘟咕嘟地冒着生活的热气。
我在想,为什么这么喜欢来这里转转?大概是因为这儿不装样子。火车站大楼气派是气派,但总隔着点什么。而这条小巷子不一样,它把生活的本来样子摊开来给你看——有点乱,有点吵,但是热乎乎、活生生的。
有一次碰到下雨,我躲进巷子里的书店。说是书店,其实大半是旧书,空气里有股纸张特有的味道。老板在柜台后面听着收音机里的戏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打着节拍。窗外雨声淅沥,屋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。我在那里翻完了一本讲淮安老故事的书,才发觉这条淮安火车站小巷子,原来也藏着这座城市的记忆。
现在城市发展快,好多老巷子都拆了。能保留下这么一条淮安火车站周边小街,真不容易。它像是个时间的容器,装着一代代人的日常。匆忙赶路的人可能不会注意这些,但只要你慢下脚步,就能闻到生活最原本的香气——是煎饼摊的葱香,是旧书店的墨香,是雨后青石板的土腥香,混在一起,成了这座城市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