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充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邻近小巷游玩去处
走出南充车站,眼前是宽阔的马路和熙攘的人流。不少人拖着行李匆匆赶路,但如果你不急着离开,往旁边拐几个弯,就能发现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——那些藏着烟火气的小巷子。我这次就专门来逛逛这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,看看能找到什么有意思的去处。
巷口飘来的香味
刚走进第一条巷子,一股浓郁的芝麻香就飘了过来。走近一看,原来是家开了十几年的老麻花店。老板娘正麻利地把面团搓成长条,扭成麻花状下锅油炸。“我们家的麻花,好多旅客专门来买呢,”她边忙活边说,“有人赶车前特意绕过来,就为了带几包路上吃。”刚出锅的麻花金黄酥脆,咬一口咔吱作响,确实比超市里卖的好吃多了。这条小巷不宽,但两边挤满了各种小吃摊——有现磨的豆浆、刚出笼的包子,还有个大叔在现做锅盔,面团在手里啪嗒啪嗒摔打得特别带劲。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吃,却藏着最地道的南充味道。
再往里走,巷子变得安静了些。路边有几位老人坐在小板凳上喝茶下棋,旁边的收音机里放着川剧。有位大爷见我在旁边看了半天,热情地招呼:“小伙子,来坐会儿嘛,这边阴凉。”我顺势在旁边的竹椅上坐下,和大爷聊了起来。他说自己在这条巷子住了一辈子,每天下午都会在这儿和老伙计们杀几盘棋。“别看这些巷子旧,住着可比外面那些高楼舒服多了,”他眯着眼睛说,“街坊邻居都认识,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互相送点。”正聊着,旁边杂货店的老板端出来一盆凉茶,免费给过往的邻里解渴。这种久违的邻里温情,在现代小区里确实不太容易感受到了。
转角遇到的手艺人
拐过另一个转角,我被一阵有节奏的敲打声吸引。循声望去,是位老师傅正在修补铝锅。他摊子很小,工具却摆得整整齐齐。只见他熟练地把锅底的破洞周围锉干净,剪下一块铝片,然后用那种老式的脚踏风箱焊枪进行焊接。火花四溅中,破锅很快就补好了。我好奇地问:“现在还有人修锅吗?”老师傅擦擦汗笑道:“有啊,附近的老住户都找我修,用惯的东西舍不得扔。”他指了指墙角,“那口锅都补了叁回了,主人说比新买的还好用。”
往巷子深处走,还能找到改衣服的裁缝铺、修鞋的小摊位,甚至有个老师在傅用传统方法编竹篮。这些在城市里几乎消失的老行当,在这里依然生机勃勃。每个手艺人都有自己的老主顾,他们之间不只是买卖关系,更像是多年的老朋友。坐在裁缝铺门口的阿姨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和客人聊天,说的都是家长里短,那种亲切自然的氛围,让人忍不住想多停留一会儿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,又是另一番景象。白天卖早餐的摊子现在改卖夜宵,炒锅里的火焰蹿得老高,香味更加浓郁了。有家卖串串的小店摆出了矮桌小凳,已经坐了好几桌客人。他们喝着啤酒撸着串,谈笑声在巷子里回荡。我找了个空位坐下,点了些串串。隔壁桌的大哥很健谈,听说我是第一次来,热情地推荐:“你一定要试试他们家的牛肉串,腌制得特别入味。”果然,那串串香辣够味,配上一碗冰粉,简直绝了。
在这些巷子里转悠了大半天,我发现南充车站附近的小巷子玩耍的地方远比想象中有趣。它们不像景点那样刻意包装,却保留了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气息。无论是那口酥脆的麻花,还是修锅师傅专注的神情,或者是邻里间随意的寒暄,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度。下次如果你路过南充车站,不妨也放慢脚步,拐进这些邻近小巷游玩去处看看。或许你也会在某个转角,发现属于自己的小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