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国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宁国男性偏爱的僻静小径
宁国这座小城啊,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。你要是问当地男人最爱去哪儿,他们准会相视一笑,然后岔开话题。直到有天傍晚,我跟着邻居老王拐进了一条青石板路,才算是摸到了点门道。
那条巷子窄得只容得下两人并肩,墙角的青苔长得正好,老式木门虚掩着,飘出淡淡的茶香。老王掀开某扇门帘,里头竟是间小小的茶室。几个男人围坐着,没人玩手机,就听着紫砂壶嘴突突的声响。穿布衫的老板不紧不慢地斟茶,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,从孩子升学聊到昨天那场雨。
巷子里的老手艺
再往深处走,能听见叮叮当当的敲打声。那是老陈的修鞋铺子,不到五平米,墙上挂满了各种鞋。有个中年男人坐在小马扎上等补鞋,手里攥着半根烟,眼睛望着巷口那棵歪脖子树出神。“这巷子就像咱宁国男人的充电桩。”老陈头也不抬地说,“在外头累了一天,来这儿坐会儿,啥也不干都舒坦。”
确实,在这条宁国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里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。你能看见剃头师傅拿着推子不紧不慢地工作,也能闻到某家厨房飘出的笋干烧肉香。有个开出租的大哥跟我说,他每天交车前都要来绕一圈,“不在巷子里走这么一遭,总觉得这一天没过完整。”
这些宁国男性偏爱的僻静小径,其实都藏着他们的生活密码。五金店老板会在下午四点准时摆出象棋,修表师傅的窗口永远亮着那盏黄灯。这些不起眼的角落,成了他们卸下社会角色的安全区。在这里不用当经理、主任或者一家之主,就只是喝茶下棋的老张老王。
我渐渐明白了,为什么问起这些地方时他们总是笑而不答。有些感受啊,就像巷子深处那盏昏黄的灯,你非得走进去,在某个初夏的傍晚,闻着谁家飘出的炒辣椒味,听见麻将牌哗啦啦的响声,才能真正懂得。这些巷子不是地图上的坐标,而是长在宁国男人心里的故乡。
昨天又遇见老王,他正拎着刚买的酱菜从巷子里出来。“这条宁国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快拆了吧?”我问。他回头看了看那些斑驳的墙面,轻轻摇头:“拆不掉的,咱们走到哪儿,这巷子就跟到哪儿。”这话说得在理,这些记忆和习惯,早就长在骨子里了。